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137-2012 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1备案号:34387-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2137-2012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ulesfororganicsubsteatecultureoftomatoingreenhouse2012-06-28发布2012-07-28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137-2012前言为了规范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奇、芮三亚、魏猷刚、章鸥、陈云雯、李英。DB32/T2137-20121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的温室条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和生产纪录。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温室番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6715.3-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DB32/T924—2006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3温室条件温室或日光温室,配备有加温系统、通风降温系统、滴灌施肥系统、无土栽培设施等。春夏季温度不高于32℃,冬季不低于13℃。4品种选择选用设施专用型品种,具有耐弱光、低温,生长势强,抗病、坐果性好等特性,无限生长型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2010中二级以上要求。5栽培技术5.1栽培季节8月上中旬播种,9月上旬定植(10月上旬开花),12月初开始采收,翌年6月~7月初采收结束,生育期达300d。5.2穴盘育苗参照DB32/T924—2006执行。壮苗要求:苗龄30d左右,子叶健壮平举,真叶(3~5)叶,叶片肥厚、绿色,株高(6.5~8.0)cm,茎粗(2.0~3.0)mm,根系发达,呈乳白色。5.3栽培床5.3.1槽式栽培床,大行100cm,小行60cm排列,栽培槽宽60cm,高20cm,南北向排列。栽培槽四周由砖块切成,槽内底部中间略底5cm,再辅一层加厚塑料薄膜,槽内加栽培基质,基质加到离上DB32/T××××─20122囗约2cm处,上面再铺一层黑白复合膜,白面朝上,按行间距打直径10cm的栽培孔,配备滴灌。5.3.2袋式栽培床,大行100cm,小行60cm,栽培袋长100cm,宽30cm,加基质平铺高约10cm,连袋铺成一行,每袋打孔两个,孔间距50cm,孔直径10cm,南北向直行排列,配备滴灌。栽培袋由黑白复合塑料薄膜制成。5.4栽培基质可选用中药渣、食用菌菌渣、玉米芯、木屑等经腐熟处理后的辅料与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配成理化性好,缓冲能力强,通透性能好、持水性好、质轻、pH5.8~6.8之间的轻型栽培基质。当pH低于5.0时,可采用适量的消石灰调正。一般采用40%草炭+10%珍珠岩+50%腐熟辅料,或选用商品化专用栽培基质。5.5栽培密度槽式或袋式栽培每亩种植密度均在1600株~1700株。槽式栽培,株距50cm。每行50cm间距放1行栽培槽,每槽种2棵。袋式栽培,株距50cm,行间50cm放1行栽培袋,每袋有两孔或四孔,每孔栽1棵。5.6栽培管理5.6.1营养液配制及管理5.6.1.1营养液配制选择Stocknridge配方作为基本配方,其三大元素浓度分别是N:161mg/L,P:151.9mg/L,K:357.7mg/L。根据栽培季节调整元素比例,结果盛期适当降低N素水平或增加P、K、Mg的浓度,生长后期增加Ca元素浓度,以防止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具体元素调整比例见附录A5.6.1.2营养液管理定植后的生育前期9~10月中旬,营养液的浓度EC值维持在(1.5~2.1)mS/cm,日均灌液量在350mL/株左右。结果期10月下旬~3月,营养液浓度EC值在(2.5~3.0)mS/cm,日均灌液量在(300~500)mL/株。结果后期(4月~6月),营养液浓度应逐渐下降到EC值2.0mS/cm,日均灌液量逐步增加到(700~800)mL/株。一般灌液量分上午、下午二次供给,同时,每周灌水1~2次来替代营养液。栽培过程中,通过调节营养液的pH值使基质的pH值保持在5.8~6.8的水平。5.6.2植株管理采用单杆整株、悬挂放蔓、重打老叶的管理方式。单杆整株时保留植株顶芽,打去所有侧株;悬挂放蔓式栽培番茄植株可长达6米,随着植株不断生长,及时放蔓,将基部茎杆顺势放置到地面,并保持植株有(2.5~3.0)m的直立高度,4月下旬气温回升,在顶端最高花穗结果后留2叶打顶;结合整枝重打基部老叶、病叶,基部放置到地面未成熟果穗以上的叶片也要打去,保留植株(22~24)张功能叶;在开花结果期,当夜温低于16℃采用PCPA喷花处理,来保花保果,PCPA使用浓度(20~30)mg/kg,每穗花只喷1次,喷花时作好标记,不能重复使用。在保花、保果的同时进行疏花、疏果,一般大番茄每序留果3~5个为宜。5.6.3温室环境管理5.6.3.1温度管理温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不宜超过32℃,夜间温度不低于13℃。DB32/T××××─201235.6.3.2光照管理当日均温度(室温)在16℃~25℃时,日均光照量在(8~80)Klux/h。保持室内高透光率,增加光照时间,5~6月份光照强度高,日照时间长,遮光降温。5.6.3.3湿度控制及时清除老叶增加植株下部通风透光,以降低空气湿度;当室温超过22-32℃时通风换气或开启天窗降低室内湿度,冬季或夜间温度低于13℃时,可通过加温降湿,防止植株表面结露。5.6.3.4二氧化碳浓度调节适宜的温室二氧化碳浓度为(400~600)mg/L。白天通过适时通风或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番茄的光合作用效率。5.7病虫害防治5.7.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5.7.2主要病虫害5.7.2.1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5.7.2.2主要虫害有:蚜虫、烟粉虱、白粉虱、潜叶蝇、斜纹夜蛾、烟青虫。5.7.3防治方法5.7.3.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温室、基质、灌溉有水的消毒处理,合理肥水管理,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5.7.3.2物理措施采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温室,黄板诱杀蚜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5.7.3.3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要求,温室番茄病、虫化学药剂防治参照附录B。6采收番茄各果穗果实成熟期长短有差异。一般果面转红四分之三时,及时采收,以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大果型番茄采收时一定要轻放轻拿,齐果肩剪去果柄,以免果实破损影响商品性,樱桃番茄可连果柄或整串一起采收;分级装箱。7生产记录生产过程应记录,生产记录保存不少于二年。附录ADB32/T××××─20124(资料性附录)营养液配置比例表A.1营养液配置比例生育期三大元素浓度mg/L其它元素浓度mg/L营养液EC值mS/cm日均灌液量mL/株NPKCaMg定值后生育前期9月~10月中旬161151.9357.7/24.31.5~2.1350结果盛期10月下旬~3月149.8232.6430.4140.497.22.5~3.0300~500结果后期4月~6月149.8232.6430.4150.448.62.0700~800注:微量元素参照通用配方。附录B(资料性附录)番茄的病、虫害化学防治表B.1番茄的病、虫害化学防治防治对象使用农药有效成分配比浓度剂型a施药方法农残限量mg/kg收获前天数—最多使用次数国家标准日本肯定列表晚疫病灰霉病75%的百菌清、代森锰锌50%速克灵烟熏剂百菌清硫代氨基甲酸酯腐霉利800倍液WP生长期喷雾生长期烟熏115510107-2斜纹夜蛾烟青虫24%美满15%安打5%安绿宝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氯氰菊酯2500倍3500倍2000倍SCSCEC移栽前后喷雾生长期喷雾----0.5103215-220-27-2蚜虫白粉虱烟粉虱48%乐斯本70%艾美乐毒死蜱吡虫啉1500倍1500倍ECWG生长期喷雾0.510.5530-2潜叶蝇50%潜克灭蝇胺3000倍WP移栽前后喷雾0.1530-2a剂型EC:乳油;WP:可湿性粉剂;WC:水分散粒剂;SC:悬浮剂;WG:水分散性粒剂;DC:可分散液剂;G:颗粒。
本文标题:DB32∕T 2137-2012 温室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6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