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史时空观第15课时古代世界文明【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古代埃及1.发现古埃及史(1)文明的发源地: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终年干旱少雨,所幸尼罗河纵贯全境,在浩瀚的沙漠中辟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因而古希腊历史学家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象形文字:公元前6世纪始,古埃及文明因外族的不断入侵而衰亡,记载古埃及历史的文字工具——象形文字的识读方法失传。19世纪,欧洲古文字学家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考点知识回扣2.法老的统治(1)专制统治的确立: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统一国家,确立了最早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古埃及,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2)专制制度的措施:法老的专制统治通过一整套依附于他的官僚体制加以实行,王位一般由家族成员世袭。为了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与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考点知识回扣3.金字塔(1)金字塔由来: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形状为底方上尖的角锥体,像中文的“金”字,所以中国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为“金字塔”。(2)金字塔的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金字塔也是当时社会结构的真实写照。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二古代两河流域【易混易错】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1.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1)楔形文字:19世纪以前,人类对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知之甚少。直到古文字学家破译了楔(xiē)形文字,它是由苏美尔人发明的。在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2)苏美尔人消失:后来,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几经兴衰后,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考点知识回扣2.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1)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2)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区域大国。3.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2)制定:汉谟拉比即位不久便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考点知识回扣【易混易错】《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它不是最早的成文法典,在它之前还有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3)积极意义:《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三古代印度1.严格的种姓制(1)确立:约公元前22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发明。大约700年之后,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居民,建立新的国家,逐步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2)划分: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由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易混易错】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而非第一等级。考点知识回扣(3)特点: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与法律地位是世袭的,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区别,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4)发展:后来,种姓制还分化出上千种更为细密的种姓区别,其中地位最低的是“不可接触者”,亦称“贱民”,在实际生活中甚至被排除于种姓制之外。(5)影响:种姓制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考点知识回扣2.佛教的创立(1)背景:公元前6—前5世纪是印度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许多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解释向婆罗门教的解说发起挑战。(2)创立:佛教创立于这一时期,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3)教义:①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②发展:佛教还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4)传播: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四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易混易错】亚非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欧洲文明则以海洋为中心。1.希腊城邦(1)古希腊文明: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境内山多地少,各区域间的联系往往要靠大海来沟通。所以,古希腊文明带有比较明显的海洋特色,即属于海洋文明。(2)城邦:公元前21世纪,希腊出现了一些君主制国家。公元8世纪,大多数国家的君主统治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集体领导的政权。希腊这类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公民集体参政执政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城邦。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考点知识回扣2.雅典民主(1)首创:公元前6世纪,雅典率先创立民主制,随后被很多城邦采用。(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权力机关:国家的主要政权机关是公民大会、民众法庭以及五百人议事会。(4)进步性: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任期制、议会制等民主的运行方式,为近代民主思想与制度设计提供了样本。但雅典民主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考点知识回扣3.亚历山大帝国(1)兴起: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马其顿击败雅典等城邦组成的联军,确立了对整个希腊的霸权。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后,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而不断东征。(2)结果:东征的结果是建起庞大的帝国,其统治范围西至巴尔干半岛、东到中亚及印度河流域。古希腊文化也随着希腊人的脚步广泛传播,并与东方诸文明密切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裂: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将互相争夺帝国遗产,导致帝国分裂为多个希腊人统治的国家。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从共和国到大帝国【易混易错】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而不是公元前6世纪初。1.从城邦到帝国(1)兴起:约公元前753年,台伯河畔的一些村落联合起来,破土建城,罗马城邦由此诞生。起初,实行君主制,罗幕洛斯成为第一位国王。(2)发展:公元前509年,不满君主暴政的罗马人发动起义,推翻王权,建立起贵族共和国。(3)扩张: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发展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称霸地中海。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4)繁荣与危机:连年扩张给罗马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战俘、奴隶和大量财富涌入罗马,促使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但罗马上层追逐财富,广大小农经济破产,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2世纪末叶,罗马爆发了长期内战。(5)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重建国家统一与秩序,结束共和制,成为帝国第一位皇帝(元首)。(6)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个政权: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为首都。(7)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蛮族雇佣兵首领废黜最后一位西罗马君主,西罗马帝国灭亡。考点知识回扣2.早期基督教(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耶稣。(2)教义: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3)经典:《圣经》。(4)发展: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盛行于欧洲各地。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六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1.文学、哲学与文学(1)文字:现代欧美国家的字母文字源自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赋予欧美语言大量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欧美人的思想观念。(2)哲学与文学:古希腊人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认识,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著述,开创了哲学、文学等众多学科。考点知识回扣2.雕塑和建筑(1)雕塑:古希腊雕塑为古代世界雕塑艺术之最,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其雕塑艺术的重要题材,古希腊人按照现实中的人塑造神的形象,创作出许多生动、美好的艺术作品。(2)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上,以宏伟壮丽、经久实用著称。其建筑形式如柱廊、雕塑、喷水池、拱券门、三角形的山墙和圆形的大屋顶,为西方建筑艺术提供了模仿与借鉴的范本。考点知识回扣3.科学成就(1)概况:古希腊罗马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出色成就,突出表现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农学等方面。(2)历法:为了解决历法应用过程中的严重误差,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恺撒制定了一套新的历法,即儒略历,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七法兰克王国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背景:入主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起诸多蛮族王国,其中以法兰克王国存在时间最长,对历史影响最大。(2)概况: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是克洛维。486年,他战胜竞争对手,建立墨洛温王朝,即以其所属的墨洛温家族统治的王国。考点知识回扣2.查理曼帝国(1)背景:墨洛温王朝的后世国王大都昏聩无能,致使军政财权逐渐落入宫相(宫廷主管)手中。(2)发展:751年,宫相丕平自立为王,开启了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3)称帝: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后,于800年称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自此称为查理曼帝国,版图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4)贡献:查理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很快将帝国首都亚琛变为欧洲的文化教育与学术中心,读书学习蔚然成风。(5)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构成了现代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雏形。考点知识回扣3.教皇与教会(1)背景: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广泛传播,逐渐形成由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组织。8世纪中叶,在丕平支持下,罗马主教区发展成为拥有自己领土的“教皇国”,具备了独立政治实体的性质。(2)政治:教皇与各国国王既相互扶持利用,又彼此勾心斗角。这种复杂的关系导致双方势力在中古时期约1000年时间里相互消长不定,但最终强大的世俗王权占据了上风。(3)思想:在中古时期的漫长时间里,基督教主宰了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成为西欧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之一。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八西欧的乡村与城市1.庄园制度(1)形成:蛮族统治者立国前后,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以此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后一级贵族——骑士。这就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封建等级关系和庄园制度。(2)劳动关系: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农奴,他们被剥夺了基本自由,是领主的主要剥削对象。其身份与领主的身份一样是世代承袭的,农奴的子女始终是农奴,领主的子女始终是贵族。(3)田地:庄园的田地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4)影响: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与领主构成了两大基本对立阶级。考点知识回扣2.城市的兴起(1)背景:11世纪,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2)影响: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成为吸引农村人口的磁石。(3)城市反封建斗争:城市常受到领主与教会的盘剥,城市壮大之后,就力求挣脱他们的严格控制。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摆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法国不少城市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考点知识回扣3.大学的诞生(1)背景: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活动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2)巴黎大学:12世纪中叶成立。它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后来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3)牛津大学:创办于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另一所与其齐名的大学是剑桥大学,创办于1209年。(4)意义: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15课时 古代世界文明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