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CS65.020.01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609—2010“会-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10-06-24发布2010-07-01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2/T609-2010I前言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锦慧、雷尊国、丁海兵、邓禄军、邓宽平等。DB52/T609-20101会-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会-2”的高产栽培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马铃薯“会-2”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DB52/T569-2009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绿薯薯皮和薯肉全部或部分变绿的块茎。3.2外部缺陷可从外表检测到的表皮变绿、二次生长、畸形、裂沟、机械损伤、虫眼、鼠咬、病斑、干腐或腐烂等。3.3块茎休眠块茎收获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块茎上的芽即使在昀适宜其生长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生长的状态。4种薯选择及种薯处理4.1种薯选择选择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会-2”品种特征的薯块,种薯质量符合GB18133—2000标准。4.2种薯处理4.2.1催芽DB52/T609-20102对通过休眠期的种薯,将种薯置于18~20℃左右的环境下黑暗催芽(可采取室内稻草覆盖等方法解决),待芽长出0.5cm左右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适当晾晒,芽变绿之后,即可播种;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需要采取物理或化学催芽方法进行催芽。对休眠程度浅的种薯,采用物理催芽,即将健康种薯切口或切块即可打破休眠,再进行催芽;对休眠程度较深的品种,可用10ppm~15ppm赤霉素溶液或0.1%~0.3%硫脲进行浸种,打破休眠,在进行催芽。催芽时,种薯堆放不能厚,以平铺2-3层为宜。4.2.2切块50g以下的种薯不切块,整薯播种;50g以上的种薯切块,切块时要纵切或斜切,每个切块应含有1个~2个芽眼,平均单块重25g以上,切块应为楔状。切块过程中要进行切刀消毒,一般将两把刀浸泡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中,使用其中一把刀切完一个种薯后,将刀浸入消毒溶液中,取另一把刀切下一个种薯,交替进行。切块时应将顶芽薯块与侧芽薯块分开堆放、分开播种。4.2.3拌种每667m2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5g+滑石粉2.5kg混匀后拌种。5栽培技术5.1选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水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忌连作。5.2深耕、整地在播种前10d左右深耕土壤(深度达20cm~25cm左右);精细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5.3种薯准备5.3.1选用优质种薯选用二级以上脱毒种薯。5.3.2选种剔除畸形薯、病薯、老龄薯及在运输储藏过程中产生的烂薯,选择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会-2”品种特性的块茎作为种薯。5.3.3催芽对通过休眠期的种薯,将种薯置于18℃~20℃左右的环境下黑暗催芽(可采取室内稻草覆盖等方法解决),待芽长出0.5cm左右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适当晾晒,芽变绿之后,即可播种;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需要采取物理或化学催芽方法进行催芽。对休眠程度浅的种薯,采用物理催芽,即将健康种薯切口或切块即可打破休眠,再进行催芽;对休眠程度较深的品种,可用10ppm~15ppm赤霉素溶液或0.1%~0.3%硫脲进行浸种,打破休眠,在进行催芽。催芽时,种薯堆放不能厚,以平铺2层~3层为宜。5.3.4切块DB52/T609-2010350g以下的种薯不切块,直接播种;50g以上的种薯在播种前2d~3d进行切块。切块时根据薯块的大小和芽眼的分布要采取横竖切或环切等不同的切块方法,每个切块必须应含有2个以上芽眼,平均单块重达25g以上,切块要成楔状。5.3.5切刀消毒将2把刀浸泡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中,使用其中一把刀切完一个种薯后,将刀浸入消毒液中,取另一把刀切下一个种薯,交替进行。5.3.6拌种每667m2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g+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5g+滑石粉2.5kg混匀后拌种。5.4播种5.4.1适时播种以出苗后不遭受霜冻危害为准,适时早播。5.4.2种植密度采取垄带沟宽110cm~120cm双行起垄,株距27cm~30cm,种植密度4000株•667m-2播种。5.4.3播种深度在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以播种深些,一般10cm~12cm;在潮湿的地块,一般6cm~8cm。5.5施肥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496的规定。5.5.1施肥目标根据晚熟马铃薯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特性,选择昀佳时间和方法施用肥料,达到防止土壤退化、实现改土培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根据土壤肥力,以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5.5.2施肥原则根据会-2生育期长及其营养特性,确定其施肥原则:有机、无机肥并重,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视苗情分次追肥。做到“前稳(轻)、中促(重)、后保(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早施追肥,促进前期根系生长和冠层的发育;重施现蕾肥,保证植株和块茎迅速生长和后期淀粉积累对养分的需求;在花期视植株长势适当补肥。5.5.3基肥采取条施(沟施)或穴施的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kg•667m-2~1500kg•667m-2+N:P2O5:K2O为15:15:15的复混(合)肥50kg•667m-2~60kg•667m-2+钾肥(K2SO4或KCl)10kg•667m-2~20kg•667m-2作为基肥。条施(沟施):播种时按播种行距需要开沟,将有机肥均匀施于沟内,将种薯按需要摆放后,再将复合肥施于种薯与种薯之间,避免与种薯直接接触。DB52/T609-20104穴施:播种前将基肥施于播种穴内,浅覆土,再摆种薯。5.5.4追肥第一次追肥在齐苗后10d内进行,追肥量为尿素5kg•667m-2~10kg•667m-2;第二次追肥在现蕾期进行,追肥量为尿素6kg•667m-2~8kg•667m-2。在花期视植株长势适当补施花肥。追肥时肥料施于马铃薯植株附近,并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覆土。若土壤肥力较低或因干旱等原因导致苗期植株长势弱,可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5.6田间管理5.6.1中耕培土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次中耕同时培土。第一次在齐苗后10d左右深中耕,第二次在现蕾期进行浅耕培土。5.6.2适时浇水苗期根据情况适量浇水,保证土壤湿润。现蕾期前后结合追肥进行浇水。5.6.3主要病虫害防治5.6.3.1病害防治重点防治晚疫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早喷防护剂,现蕾期进行1次~2次预防。发现中心病株立即连同附近几株连根拔起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清除病技叶,病穴用石灰消毒。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d~10d喷1次药。发病前可用保护剂,发病后应用内吸治疗剂或内吸治疗剂与保护剂的复配制剂,为减少抗药性的产生,要求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同时注意防治青枯病、黒胫病等病害。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和DB52/T569-2009规定。5.6.3.2虫害防治蚜虫:用10%蚜虫净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结合春播耕地时喷施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杀灭,苗期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拌菜叶或麸皮制或毒饵诱杀。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规定。5.7适时收获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及时收获。将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适当晾晒,使薯皮老化并减少薯块含水量,便于运输和储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9年春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4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0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