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 T 460.1-2003 无公害玉露茶 第1部分栽培技术
ICS67.140.10X55备案号:14779-2004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460.1—2003无公害玉露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Yu-LuteaPart1:Cultivationtechniques2003-12-09发布2004-01-01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460.1—2003I前言DB33/460-2003《无公害玉露茶》系列标准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栽培技术——第2部分:加工——第3部分:商品茶本部分是DB33/460-2003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衢州市茶叶协会、衢州市衢江区大山茶叶有限公司、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衢江分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江才红、郑雪良、杨银山。DB33/T460.1—20031无公害玉露茶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玉露茶的建园规划、品种选择、定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营养管理、水分管理、冻害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茶叶采摘等栽培管理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11767茶树种苗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NY/T52土壤水分测定法NY/T227微生物肥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3建园规划3.1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20的要求。3.2土壤呈酸性(红壤或黄壤),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3.3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25o以下。3.4开垦:3.4.1坡度15o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以上。3.4.2坡度15o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m以上,然后开垦。3.5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3.6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品种选择4.1新建无公害茶叶基地应选择适制玉露茶的无性系良种。苗木选择应符合GB11767和GB15569的规定。4.2茶园品种选择应注意不同抗性的搭配和早晚搭配。DB33/T460.1—200325定植5.1定植时间5.1.1春季定植:2月中旬~3月上旬。5.1.2秋季定植:10月下旬~11月下旬。5.2定植密度5.2.1单条播:行距15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3株,每公顷苗数5.5万~6万株。5.2.2双条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每公顷基本苗数6万~7.5万株。5.3基肥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公顷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30t~45t,加饼肥1.5t~2t,磷肥0.5t~1t,施后覆土,间隔一个月后种植。5.4栽种5.4.1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最好是现开现载,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5.4.2栽植茶苗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松土。以栽到埋没根颈处为宜。5.4.3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柴禾、稻草、秸杆等,每公顷用量15t~20t。5.4.4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及时补齐。6树冠管理6.1定型修剪6.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茶树,通过修剪,促进侧枝形成,培养骨架,塑造树型,为形成广阔的采摘面打下基础。6.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2月下旬~3月上旬或春茶后进行。6.1.3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15cm~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二次在离地30cm~40cm或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修剪,第三次在离地45cm~50cm处,可用篱剪剪去上部枝条,要求剪口光滑。6.2轻修剪6.2.1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通过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刺激茶芽萌发,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6.2.2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次~2次,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修剪利于次年春茶早发芽。6.2.3方法:用篱剪剪去树冠面3cm~5cm的枝叶,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6.3重修剪用整枝剪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重新培养树冠,宜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6.4台刈将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5cm左右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7土壤管理DB33/T460.1—200337.1地力指标7.1.1有机质1.0%以上,PH值4.5~6.5,并有一定量的速氮,速磷,速钾营养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7.1.2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宜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7.2深翻改土7.2.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9月~11月秋茶结束后进行。7.2.2在茶行两侧深挖,深度20cm~30cm。7.2.3结合深挖,每公顷施15t~2t有机肥(秸杆、垃圾、堆肥、青草、猪牛栏粪等)、1.5t~2t饼肥和0.5t~1.0t磷肥。7.3中耕除草7.3.1中耕在春茶采制结束后(5月上中旬)进行,深度10cm~15cm。7.3.2伏耕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15cm~20cm。7.3.3中耕结合除草。如杂草较多应及时铲除,也可用除草剂除草,但注意不得喷洒在茶树叶子上,幼龄茶园茶根周围杂草应用手拔除。7.4铺草在高温、干旱和冷冻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公顷用量15t~20t。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7.5间作套种7.5.1已封行的茶园不宜间作套种。7.5.2未封行的茶园,在行间可套种浅根性作物,如豆类,不宜套种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或有相同病虫害的作物。8营养施肥8.1施肥诊断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必需元素中消耗量大而土壤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三要素。缺素症见表1。表1缺素症状元素缺素症状氮素树势衰退,叶片枯黄无光泽,芽叶细小,大量出现对夹叶,叶质粗硬,叶子提早脱落,开花结实增多。磷素新生芽叶黄瘦,不易伸长,老叶呈暗绿色,逐渐失去光泽,进而枯黄,叶子寿命短,根系带黑褐色。钾素下部叶片早期变老,提前脱落,叶焦且不规则地伴以缺绿病,易感染病虫害。8.2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茶园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油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附录A。宜施用茶树专用肥。8.3肥料处理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2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要求。表2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mg/kg项目浓度限制砷≤30汞≤5镉≤3铬≤70DB33/T460.1—20034表2(续)铅≤60铜≤400六六六≤0.2滴滴涕≤0.28.4施肥时期8.4.1春茶前催芽肥,应在2月中下旬。8.4.2夏茶前追肥,应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上中旬。8.4.3秋茶前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和9月中旬各施一次。8.4.4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在10月~11月施。8.5施肥量8.5.1幼龄茶园:以氮为主,氮磷钾配合。每年用量见表3。表3三要素用量树龄氮kg/hm2磷kg/hm2钾kg/hm21~2年20~4525~457~153~4年45~9025~454~105~6年90~13545~654~108.5.2成龄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干茶产量情况确定,见表4。表4施肥量干茶产量kg氮kg/hm2磷kg/hm2钾kg/hm2≤4001003020400~7501503525751~150020040301501~30002505035300030060408.5.3基肥与追肥用量比为30:70。8.6施肥方法8.6.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0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8.6.2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傍晚进行树冠叶面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9水分管理9.1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9.2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空气相对湿度应大于70%。9.3土壤水分诊断:茶树喜水又怕湿,对土壤水分高低的反应见表5。表5土壤水分对茶树影响土壤含水量指标茶树表现症状过低70%旱害幼叶萎蔫,叶片泛红,出现焦斑,继而枯焦落叶,成叶变黄绿,淡红干脆,自上而下枯死。适中70%~90%正常生长旺盛DB33/T460.1—20035表5(续)过高90%湿害分枝少,芽叶稀,生长缓慢,枝条发白,叶色转黄,树冠矮小多病,逐渐枯死。9.4幼龄茶园应采取浅锄保水、培土护蔸、追施粪肥、灌水、种植绿肥、铺草等措施,抗旱保苗。9.5成龄茶园通过铺草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9.6湿害预防:低洼积水茶园,应完善排水沟系统。每隔5行~8行茶树开一条排水沟,沟应狭而深,沟底宽10cm~20cm,沟深60cm~80cm,排水沟应横纵连通,使积水易于排出。9.7土壤水分测定按NY/T52的规定执行。10冻害防治10.1冻害预防10.1.1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10.1.2适地适栽,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10.1.3营造防护林带。10.1.4加强肥水管理,早施重施基肥,晚秋控制施用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寒力。10.1.5冻害来临之前,茶地铺草,提高地表温度。10.2冻后护理10.2.1及时剪除受冻卷曲未落或冻焦的枝梢和枯枝。10.2.2春季萌芽后受“倒春寒”冻害的茶树,进行根外追肥,补充树体营养。11病虫害综合防治11.1防治要求保护茶树的正常发育,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促进生态平衡,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环境污染,节省成本。11.2防治方法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11.3防治措施11.3.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蔓延、传播。11.3.2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管理,健壮树势;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11.3.3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11.3.4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地防治。11.3.5化学防治要求为:1)减少化学农药应用,控制环境污染。非用药不可的尽量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提倡低容量喷雾。2)选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使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止病虫的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减少喷药次数,控制用药量。11.4主要病虫害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6。DB33/T460.1—20036表6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防治方法茶饼病1.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带菌苗木;2.勤除杂草,通气透光,减少茶园郁蔽程度;3.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
本文标题:DB33 T 460.1-2003 无公害玉露茶 第1部分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