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1684-2010 绿杨春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ICS67.140.10DB32X55备案号: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684—2010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Luyangchuntea--Technicalrulesforproductionofteaplant2010-12-20发布2011-02-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684-2010I前言绿杨春茶产于江苏扬州地区,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绿杨春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形似柳芽、香气馥郁、滋味鲜醇、汤色清明、叶底嫩绿,在全国和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在扬州地区更是家户喻晓,绿杨春茶已成为扬州市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规范,使企业生产的绿杨春茶品质差异较大,为规范生产,提高生产技术和茶叶质量,保护绿杨春茶的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仪征市农林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琴、王春军、严玉华、时乐平、钟靓、邓永庆、王玉红。DB32/T1684-20101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加工绿杨春茶的茶树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本标准适用于扬州地区绿杨春茶的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1767茶树种苗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2/T446-2007绿杨春茶3基地的选择、规划3.1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的要求。3.2基地规划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3.3道路和水利系统3.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3.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3.4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如龙井43、龙井长叶、储叶、鸠坑、福鼎大白茶等,大面积栽种最好选择2个品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规定的1、2级标准。3.5茶园生态建设3.5.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DB32/T1684-20102渠两边种植行道树。集中连片的无性系茶园可适当间植适宜树种。3.5.2新建茶区注重林网、间种的配套。3.5.3对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和合理剪、采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3.5.4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茶树种植4.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施工技术。4.2茶苗栽植:2月上中旬-3月10号左右,采用双行单株定植,小行距35cm,株距20cm;茶苗栽前对茶根进行适当修剪,沾黄泥浆;栽植深度10cm左右,注意理顺茶根,踩实,立即浇足浇透定植水;栽后留叶2-3片,其余剪去,在茶垄上覆盖一层稻草,厚度以不见土为宜,并用泥土适当覆盖,以免风吹草散。4.3茶园与农田、果园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和隔离带。5土壤管理与施肥5.1土壤管理5.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结构,有针对性的采取土壤改良措施。5.1.2幼茶园合理覆盖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物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杂草无种子。5.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结合气候条件。5.1.4幼茶园或台刈改造,合理间作绿肥,培肥土壤。5.1.5茶园土壤适宜pH值在4.5~6.0范围,土壤pH值在6.5以上,多选用硫肥调节。5.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5020的要求。5.2施肥5.2.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平衡施肥,防止缺肥和过量施肥。5.2.2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与有机肥配合使用。5.2.3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质量符合有机肥地方标准。5.2.4施肥分为基肥与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幼茶园离根部20cm左右、成年茶园在树冠垂直范围内开沟,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300㎏,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追施化学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纯氮)不超过15㎏、年总用量不超过60㎏,施后及时盖土。5.2.5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6病虫草害的防治6.1农业防治6.1.1换种或新拓的茶园,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DB32/T1684-201036.1.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小绿叶蝉等危害芽叶的病虫。6.1.3通过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6.1.4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6.2物理防治6.2.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蓑蛾类等害虫危害。6.2.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6.2.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6.3生物防治6.3.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6.3.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6.4化学防治6.4.1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附录A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6.4.2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6.4.3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6.4.4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6.4.5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6.5植物检疫从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入或带出。7茶树修剪7.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树冠,复壮树势。7.2定型修剪于春茶前进行,其它修剪方式在春茶后进行。7.3定型修剪分三年进行,第一年剪口离地10cm,以后每年剪口在上年剪口基础上提高5cm。7.4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剪去蓬面5cm左右枝叶。深修剪采摘园约4年一次,以剪去蓬面20cm左右枝叶。7.5茶园树势衰弱,需要更新复壮时采用重修剪和台刈,剪口分别离地面50cm、30cm,剪后应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枝干,并清理树冠。7.6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7.7修剪后茶园应加强肥水管理。8采摘8.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8.2采摘按照DB32/T446-2007的规定进行。DB32/T1684-20104附录A(资料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常用药剂表A.1规定了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常用药剂。表A.1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常用药剂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常用药剂使用剂量g(ml)/667m2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天施药方法、每季使用次数茶尺蠖病毒制剂(0.2亿PIB/ml)5010003a喷雾1次2.5%联苯菊酯乳油12.5~253000-60006喷雾1次茶尺蠖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应掌握在1龄~2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10%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7喷雾1次白僵菌制剂(100亿孢子/g)1005003a喷雾1次假眼小绿叶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27头施药适期掌握在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同茶尺蠖)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有虫3—4头,或指数值6~8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克螨特40-501500-200010a喷雾1次茶毛虫病毒制剂(0.2亿PIB/ml。)5010003a喷雾1次茶毛虫臼丛卵块5个以上3龄前幼虫期氯氰菊酯(同茶尺蠖)50%辛硫磷乳油50~751000-15003-5喷雾1次黑刺粉虱2~3头/叶,卵孵化盛末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3000-40007-10喷雾1次2.5%溴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喷雾1次茶蚜有蚜芽梢率41%~5%,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吡虫啉(同黑刺粉虱)溴氰菊酯(同茶蚜)茶小卷叶蛾1、2代,采摘前,每平米茶丛幼虫数8头以上;2代~4代每平方米幼虫量15头以上1、2龄幼虫期氯氰菊酯(同茶尺蠖)茶刺蛾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10头、成龄茶园15头2、3龄幼虫期参照茶尺蠖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6%)75000采摘期不宜使用喷雾茶白星病叶罹病率6%春茶期,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80%以上;或叶发病率6%70%甲基托布津呆湿性粉剂50~751000-150010喷雾茶饼病芽梢罹病率35%春、秋季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mm~5mm;芽梢发病率35%参照茶白星病DB32/T1684-20105表A.1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常用药剂(续)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常用药剂使用剂量g(ml)/667m2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天施药方法、每季使用次数茶云纹叶枯病叶罹病率44%;成老叶罹病率10%~15%6至9月发生盛期,气温28℃,相对湿度80%划叶发病率10%~15%施药防治参照茶白星病a表示暂时执行标准DB32/T1684-20106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表B.1规定了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表B.1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施药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农药品种使用剂量g(ml)/亩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天35%赛丹乳油7510007喷雾1次50%辛硫磷乳油50~751000~15003~5喷雾1次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喷雾1次2.5%联苯菊酯乳油12.5~253000~60006喷雾1次10%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7喷雾1次2.5%溴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喷雾1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3000~40007~10喷雾1次15%速螨酮乳油20~253000~40007喷雾1次50~75100010a喷雾1次20%四螨嗪悬浮剂7510007a喷雾0.36%苦参碱乳油2.5%鱼藤酮乳油150~250300~5007喷雾20%除虫脲悬浮剂2020007~10喷雾1次Bt制剂(1600国际单位)7510003a喷雾1次茶尺蠖病毒制剂0.2亿PIB/ml)5010003a喷雾1次茶毛虫病毒制剂(0.2亿PIB/ml。)5010003a喷雾1次白僵菌制剂(100亿孢子/g)1005003a喷雾1次粉虱真菌制剂(100亿孢子/g)1002003a喷雾1次41%草甘膦水剂150~20015015a定向喷雾45%晶体石硫合剂300~500150~200采摘期不宜使
本文标题:DB32∕T 1684-2010 绿杨春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