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壮大表现(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2.存在问题: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赫鲁晓夫改革概况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他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结果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课前自主预习4.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措施: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他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结果: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存在问题: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5.戈尔巴乔夫改革概况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改革内容首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6.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课前自主预习7.东欧剧变原因(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表现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B)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课堂基础达标2.下面是一幅见证中苏友谊的照片。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B)A.中苏正式建交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苏联国内最早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A)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D)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C.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D.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课堂基础达标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这些国家更改名称说明(A)A.社会制度的变化B.两极格局结束C.苏联解体D.戈尔巴乔夫辞职7.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原因是(A)A.西方的“和平演变”B.国内改革失败C.国内物价不断上涨D.领导人的决策失误课堂基础达标8.有位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评论的改革是(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戈尔巴乔夫改革C.新经济政策D.苏联模式的形成9.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集会”。新华社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苏联发生政变”的初衷是(A)A.挽救联盟,避免解体B.篡夺政权,个人独裁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D.全民动员,抗击侵略课后巩固提升1.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各国1952年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C)国家年份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1948年68%66%29%33%1952年29%29%15%11%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D.柏林危机的爆发课后巩固提升2.下图展示的国家是(C)A.沙俄B.苏俄C.苏联D.俄罗斯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C.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D.主张“政治多元化”课后巩固提升4.苏联自1956年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D)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苏联模式5.根据表格判断,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A)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1976—19801981—19851986—1989社会总产值4.2%3.3%1.8%国民收入4.3%3.2%1%劳动生产率3.3%3.1%—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课后巩固提升6.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得逞的根本原因(A)A.苏联模式的弊端B.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C.西方国家策略得当D.西方经济实力雄厚7.20世纪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D)A.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B.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失败D.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课后巩固提升8.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B)A.综合国力不强B.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D.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课后巩固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克强总理曾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材料二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材料三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民获得“改革红利”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启示: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本文标题: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