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1530-2009 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62备案号:26250-2009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1530-2009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Culturetimingofcuttingchrysanthemumseeding2009-10-16发布2009-12-16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530-2009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林厅园艺服务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发棣、房伟民、周军、陈素梅、管志勇。DB32/T1530-20091出口切花菊采后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切花菊种苗生产的基地建设、采穗母株的定植与管理、苗床建设、基质准备、采穗、扦插与苗床管理、插穗与种苗冷藏等。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范围内切花菊种苗的生产。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补光lightsupplement菊花种苗生产中,根据日长变化,在短日照时期(日长短于菊花的临界日长)给予夜间人工光照,以阻止菊花母株或插穗进入花芽分化阶段而影响种苗品质。2.2摘心pinching将采穗母株除去顶芽,控制顶端生长优势,促进分枝。2.3插穗cutting菊花扦插用材料,多采用嫩枝顶梢,要求基部切口嫩绿而无白色维管束,一般长6cm~8cm。3作业设计及方式3.1作业设计包括作业方式的确定、保护地设施的配套、栽培地块及生产用苗的安排,菊花生产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储备,生产资料的准备,劳动定额、产品成本和效益的估算等。3.2作业方式设施条件下菊花种苗的扦插生产。4场地规划4.1场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具有灌溉条件、无污染源、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地下水位宜低于土表50cm。4.2小区4.2.1生产区:包括品种资源保存区、采穗母株的生产管理与采穗区、扦插育苗区、插穗与种苗冷藏区、种苗包装储运区等。4.2.2生产保障与生活区:包括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仓库、员工宿舍等。4.3排灌系统排灌系统完善;具备稳定、无污染的水源,水源与生产区距离在50m内,并配套全光照自动微雾喷灌设施及相应供水管道、加压、过滤系统。DB32/T1530-200925母株的准备和管理5.1设施准备菊花母株的生产应选择在日光充足、排水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宜将栽培床设在具有避雨、遮阳、保温、防虫等功能的温室或大棚设施内。5.1.1滴灌设备设置根据需要可在畦两侧设置滴灌管两根,分别距畦边30cm。5.1.2地膜覆盖根据需要可按畦面宽度铺设黑色地膜。5.1.3遮阳网与防虫网设置5月~9月定植时,应于棚架上方以一层遮光率40%~60%的遮阳网遮光3d~5d,生长期均设置防虫网。5.1.4光源设置采用100W白炽灯,每畦3m间距1盏,距离植株顶部2m左右;也可采用高压钠灯等光源,补光光强应保证植株受光大于60lx。5.2母株的准备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斑、无虫害植株作为母株。一般以1:5比例确定一级采穗母株数量,以1:25~30比例确定二级采穗母株。5.3母株的定植5.3.1土壤准备母株以土壤栽培,土壤翻耕深度30cm以上,每亩施复合肥10kg、有机畜粪0.5t作基肥。地面要平整,土壤pH宜在6.5~7.2间。定植前每亩用氯化苦或多菌灵3kg~4kg结合呋喃丹3kg等进行土壤消毒,并用薄膜盖严密闭1d~2d,揭开翻晾10d左右使用。5.3.2定植定植畦宽100cm~120cm,高18cm~20cm。定植株行距15cm×20cm。定植后浇定根水,次日复水1次。5.4母株的管理5.4.1植株管理母株新梢长到10cm~15cm时摘心,出芽后疏芽,每株保留8~10个整齐粗壮芽供采穗。如不采穗也应及时摘心,以防止母株老化。5.4.2肥水管理根据畦面墒情及时浇水,做到适度湿润而不积水。视土壤状况及植株生长情况可以饼肥水或尿素4kg~5kg,每2w~3w追施一次。5.4.3病虫害防治平均7d~10d定期喷洒一次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其它杀菌剂;并注意蚜虫、潜叶蝇的发生并及时防治(详见附表)。5.4.4补光日长变短后,需补光,通常5月28日~8月25日期间不补光,其他时间段补光,补光时间根据日长变化及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每日连续补光2h~3h,多于23:00~2:00前后进行;也可于22:00~3:00前后采用间隙补光,补光10min~15min,停光10min~15min,连续4h~5h。6苗床的建设与准备DB32/T1530-200936.1苗床设施菊花的育苗床一般选择在日光充足、排水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宜将苗床设在具有避雨、遮荫、保温、防虫、降温等功能的温室或大棚设施内(参见5.1)。6.2苗床建设苗床以砖块铺砌,长8m~15m,宽90cm~l00cm,高10cm~12cm;育苗床下铺红砖并敷设遮阳网等,基质厚8cm~10cm,苗床基质需平整无凹凸现象。苗床底部中间铺设水管,每间隔1.5m左右设直立水管并安装微雾喷头。进水总管根据需要设置分阀门,并视水源情况设置加压泵和过滤器。6.3基质6.3.1材料可以河沙、蛭石、珍珠岩及经淋洗的砻糠等单独使用,也可用砻糠与珍珠岩或蛭石与珍珠岩按体积比1:1混合使用。砻糠、蛭石等宜于冬春季使用,河沙宜于春夏季使用。6.3.2消毒砻糠、蛭石、珍珠岩等基质如首次使用,可不消毒,重复使用则应消毒。6.3.2.1物理消毒常采用蒸汽消毒,即将100℃~120℃的蒸汽通入基质,消毒40min~60min。6.3.2.2化学药剂消毒将98%棉隆(Dazomet,又名必速灭)颗粒剂按30g~40g/m2用量均匀撒施到基质表面,均匀混合后在表面洒水,使基质具60%~70%含水量,盖上塑料薄膜,2w~3w后揭膜,7d~10d后可使用。7采穗7.1采穗前准备在采穗之前2d~3d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的托布津600~800倍液等,喷药时选在晴天的傍晚进行。7.2采穗母株采穗前20d-25d对母株摘心,侧枝长10cm~12cm时选用顶梢采穗,要求健壮结实、大小整齐,基部切口嫩绿。采穗分枝应保留2~3片完整叶片,以利于侧芽萌发。每株母株每次可采穗7~8枝,采穗3~4次后淘汰。7.3采穗数量插穗量根据定植株数的120%计算。7.4采穗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插穗长度6cm~8cm,剪口应接近节的下端。7.5插穗加工插穗摘除基部2~4片叶片,保留1~2片完整叶片,并按粗细长短分级包扎。7.6冷藏冷藏前插穗的含水量宜在70%~75%。7.6.1温度和时间一般在2℃低温下冷藏,尽可能保证库内温度恒定,时间以不超过6w为宜。7.6.2方法插穗30枝左右为1束,切口向下排列于透气的育苗筐内,并用塑料薄膜包装,设足够的透气孔。7.6.3定期检查冷藏4w以上时,应每周定期检查,将腐烂的插穗剔除。DB32/T1530-200948扦插8.1扦插时期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以及开花期来设计扦插育苗时间,如夏菊在上年12月至当年2月,10月开花的在5月中旬至下旬,11月至次年1月开花的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补光栽培时预计1~2月开花时,8月上中旬扦插;预计2月~3月开花时,9月上中旬扦插。8.2扦插方法采穗的同时将苗床基质浇湿,稍晾干后扦插。插穗先吸水lh-2h,然后蘸上2000~5000倍生根粉或者200mg/L~500mg/L的吲哚丁酸(IBA)等后扦插。插穗间距3.0cm~5.0cm,深2cm~3cm。8.3插后管理8.3.1光温管理苗床的气温最宜在夜间15℃左右,日间25℃左右,保持通风,保证室温稍低于床温。如采用全光照喷雾方法可不遮光,否则应采用60%左右遮阳网遮光,并视生根情况,于10d~15d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8.3.2水肥管理插后喷足水,并每日喷水2~3次;也可采用全光照喷雾方法,使空气湿度维持在90%以上,同时应注意避免苗床积水。于10d~15d后逐渐减少喷水,降低空气与基质湿度,并可每周于叶面喷1次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共2次,喷施叶面肥后2d~3d内应控制喷水。8.3.3病害管理苗床应保持通风;每隔5d~7d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代森锌1000~1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等喷洒防病。9起苗温度适宜时12d~15d开始生根,苗龄25d左右可出圃。出圃苗要求高12cm以下,具10条以上白嫩粗壮的完整根,根长2cm以上,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黄叶、烂叶,根系粗壮不老化。起苗后应根据苗的高度、粗细进行分类,供分类定植或冷藏。10冷藏幼苗冷藏时要假植于以潮湿蛭石或苔藓为基质的浅箱内,假植后用聚乙烯薄膜包裹,并设置足够的通气孔。冷藏温度、时间、定期检查等参见7.6。DB32/T1530-20095附录A(资料性附录)菊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A.1菊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菊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病害名称症状病因防治褐斑病(Septoriachrysanthmella)初在茎基部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转为褐色斑块,导致病叶干枯、脱落。病原菌借雨水、灌溉水侵染,6月~8月高温多雨为发病高峰。清除病株;土壤消毒;注意通风;喷洒75%百菌清600-1000倍液、50%的托布津500~1000倍液等,10d~15d预防一次,发病后5d~7d一次。锈病(Pucciniahoriana)初起叶片表面有黄色锈斑,逐渐变为褐色,叶背表皮有黄色粉末随风扩散。病原菌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组织,形成病斑,阴雨多湿季节易发病。清除病株;注意通风、透光;喷洒敌力脱1500倍或硫磺熏蒸,75%粉锈宁2000~3000倍液等。白粉病(Oidiumchrysanthemi)植株幼叶、嫩茎、花蕾等部位出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叶片扭曲变形,严重时死亡。病原菌随风雨传播,8月~10月为多发季节;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易发病。注意通风、透光;清除病株;喷75%粉锈宁2000~30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DB32/T1530-20096附录B(资料性附录)菊花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B.1菊花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B.1。表B.1菊花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害虫名称虫体害情防治蚜虫(Macrosiphoniellasanborni)成虫绿色或棕色,体长2mm~2.5mm,每年可繁殖20代左右。聚生于植株顶端叶片、芽或花蕾上,以刺吸口器吸食养份。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干枯甚至脱落。乐果、蚜虱净等及各种除虫菊酯等农药防治(详见说明书)。潜叶蝇(Liriomyzatrifolii)成虫体长2mm,整体呈暗灰色,幼虫3毫米左右,乳白色,后变成黄褐色,常在筒状叶里吸食。雌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取食汁液,幼虫潜叶危害植物叶片,造成蛇形不规则的白色虫道。生长旺期严重,75%的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克)1200-1500倍,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海正三令)1000倍。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成虫体长14-20mm左右,体暗褐色,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幼虫体长33mm~50mm,头部黑褐色,胸部多变,土黄色到黑绿色。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其食性既杂又危害各器官,老龄时形成暴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辛硫磷800~1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螨虫(Ceroplastesspp)成虫红色或棕红色,雌虫长0.4mm,雄虫更小。1年繁殖10~20代,借风力、流水传播。潜伏在叶片背面刺吸危害,植株生长后期较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小白点,后期叶片失色,直至干枯脱落。克螨特、三氯杀螨砜1500~2000倍喷杀。
本文标题:DB32∕T 1530-2009 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