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开始(1)措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作用: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大增。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3.推广(1)过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4.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6.内容(1)所有制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7.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定义: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D)A.华西村B.水利村C.叶桥村D.小岗村3.1978—1985年,安徽棉花产量年平均增长5.47%,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5.61%。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B)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农业合作化的兴起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关于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实行政企分开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材料二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城市职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C)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课后巩固提升1.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C)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3.5%03.5%3.9%棉花4.7%3.1%0.2%13.5%油料作物0-1.8%2.8%22.7%甘蔗7.9%3.2%3.6%15%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后巩固提升2.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D)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课后巩固提升3.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正确的是(C)A.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B.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解析】对国有企业的“松绑”指的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故选C项。课后巩固提升4.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则广告的出现(C)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C.是国企改革开始探索的表现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A)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课后巩固提升6.某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政策的调整”为专题进行探究,请你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史料中的“历史”】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材料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1958年、1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亿吨、1.7亿吨、1.4亿吨。(2)在1958年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结合材料数据,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问题:粮食产量下降(或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粮食减产)。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课后巩固提升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结合所学知识,是什么政策给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课后巩固提升【归纳中的“新知”】(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家的性质,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国家的农业政策等。
本文标题: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4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