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2.掌握本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精神。飞向太空的航程学习目标重点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2.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课前预习一、扫除生字①翌()年②酝酿()③配置()④型谱()⑤橘()红⑥苛()刻⑦运载()yìniànɡzhìpǔjúkēzài二、阅读思考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阅读全文,找出过渡段,并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3.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写作背景1.时代背景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1964年,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紧接着三年之后,一曲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当“两弹一星”的成功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中国的飞天梦也正在孕育之中。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这个梦被尘封了多年。2.写作背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表明我国载人飞天梦想成为现实。新华社记者写下这篇文章,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课文探究1.文章描写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了什么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文章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写,将中国航天事业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定格。“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云霄”等词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了从火箭点火到升空的过程。准确生动,富有气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宏大而激动人心的场景中。2.“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一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导语引出主体——漫长的岁月,摧毁不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飞天的强烈渴望。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具备了哪些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条件?答案:示例①政策条件。“863计划”的出台,使科学家们理顺了思路,形成了从载人飞船起步的共识。②时机条件。国家领导人认为时机成熟,搞载人航天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③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为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4.作者为什么将万户和杨利伟并提?答案:示例①表现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是与生俱来、世代相传的。②六百多年前万户的飞天梦想,今天终于由以杨利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实现了,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探索太空的卓越智慧以及飞天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5.本文评论式的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以评论结尾,重述“神舟”五号飞天的意义,语言简洁,深化了主题,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文章的鼓舞性,同时给人留下了思考空间。内容小结深入探究1.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都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答案:示例(1)开头。①本文是一篇新闻,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新”。“新”是指新闻的内容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迅速反映客观现实。“神舟”五号的发射是当时刚刚发生的,并且是举国关注的大事。②作者把这样的壮举放在开头,一是说明事件的重要,二是符合新闻的文体特点。(2)结尾。结尾也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一是属于前面叙述的飞向太空漫漫征程的事迹的一部分;二是与开头进行照应,形成一个圆合而严密的结构。2.本文的导语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本文的导语运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①描述式:描述发射时周围的环境及发射的场景,描写细致,增强立体感和现场感,烘托出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评论式:作者描绘场景的同时进行评论,如称之为“不同凡响的发射”等。阐述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这一壮举的巨大意义,提升了新闻的社会价值。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请分析加入这些历史材料的作用。答案:示例①作为背景材料,补充说明新闻事实。a.新闻报道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重要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②满足读者阅读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材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材料,而且把这些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来说无疑是及时的。③今昔对照,突显新闻事件的意义。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课堂训练1.根据拼音填汉字。①(dàn)()生②(kūn)乾()(xián)垂()欲滴(shēn)()士③(ɡèn)绵()④(jiàn)借()(yuán)残()(qiān)()名(jiānɡ)边()(xiāo)响彻云()⑤(jiānɡ)()绳⑥(xiāo)()衣旰食(jiānɡ)()硬(xiào)惟妙惟()诞涎亘垣缰疆僵坤绅鉴签宵霄肖2.判断下列加色成语使用的对错。①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欲滴,还有一种身为中国人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②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解析:垂涎欲滴:本义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此处用其本义,使用恰当。解析: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语境是形容读书勤奋,不是勤于政务。用错对象,可改为“废寝忘食”。③演员必须把自己的真感情融入角色中,表演起来才能惟妙惟肖,使角色活在观众心中。()④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解析: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句子中用于人,使用错误。×3.辨易混词。①制定/制订[选词填空]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制定辨析:两个词都有“设定一定内容”的意思。“制定”意思是“定出”,指将拟议和创制的东西加以确定,使成为定案,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常与法律、政策、规程、方针、路线等搭配,如:制定宪法。“制订”意思是“创制拟定”,指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不一定是定案。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②树立/竖立[选词填空]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辨析:“竖立”指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如:竖立标志牌。“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助人为乐的风尚。竖立④一鼓作气/一气呵成[选词填空]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攻城拔寨的决心,将实干进行到底。一鼓作气辨析:“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强调鼓足干劲,振奋精神,迅速将事情做完。“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③不同凡响/与众不同[选词填空]上天给了他一个()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不同凡响辨析:“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强调文艺作品很出色。“与众不同”表示跟众人不一样。课后作业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去搀扶、去问候;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A.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B.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射时间定在凌晨。。火箭,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⑤喷射的火焰⑥火焰喷射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A.②④⑥⑧B.②③⑥⑦C.①③⑤⑧D.①④⑤⑦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航空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每次对航天成果的命名,实际也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宣介。2013年,中国首辆月球车的命名①,通过近350万网友的投票,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此后,越来越多的航天成果采取了向公众征名的方式,“玉兔”月球车、“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命名,都②,深受民众喜爱,可以说,③,征名活动则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实力的提升又必将对推广科技实力影响产生正面作用。5.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引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正标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据介绍,1992年,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确定,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6.右边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分析该标志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50个字。答案:1.A解析:“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侧重行动和思想一致。(1)处语境强调的是行动,用“不约而同”更合适。“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人云亦云”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2)处语境强调不愿“稳步发展”,所以用“按部就班”比较合适。“一以贯之”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水到渠成”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3)处语境强调的是创作过程中思想的贯穿,用“一以贯之”较合适。2.B解析:A.成分残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5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