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目标导航方法点拨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列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实践及结果3.分析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4.明确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1.注意区分地主阶级三大派: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顽固派(以慈禧太后为代表)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思想主张2.全面掌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其宣传方式及代表人物,深刻理解同盟会纲领的内涵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一、“睁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与统治者一样,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2.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3.主要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洋务派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自主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兴起了一股什么样的新思潮?提示:西方“船坚炮利”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二、维新变法1.维新思想的发展(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出现。(2)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2.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1895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1898年,他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3.维新变法思潮的历史意义(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2)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3)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自主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打着孔子的旗号,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三、走向共和1.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3)1903年,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清革命。(4)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随后,孙中山在为《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状况: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2)影响: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②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自主思考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政体(或政权组织形式)之争,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之间的争鸣。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材料导入材料一欲兴民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等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三)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文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互动探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提示:(1)宣传了维新变法理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反对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名师精讲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形成原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2)形成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即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2.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点及其存在差异的思想根源(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3)两派存在差异的思想根源:以奕、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是封建王朝的当权者,因而竭力维护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一批从封建士大夫中分化出来的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易于接受西方政治思想、生产方式,敢于提出变革制度的主张。两派因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典例剖析【例题】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禀秉今文家法。他唯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选取儒家经典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的两部著作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答案:A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1.阅读以下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选A项。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解析:题干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而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和军事建设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选A项;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3.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这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道:“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5.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B.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题干中“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表明新学改革得不到士子们的支持,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题干中新学改革“得到江标的批准”,因此A、C两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新学改革在地方推行中遭遇了阻碍,但这并不能表明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故D项错误。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故选B项。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7.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反对列强侵略、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排除A、D两项;B项属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分歧,但不属于“根本分歧”的范畴;维新派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中国近代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什么?(2)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史实依据有哪些?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日益扩大;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大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2)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樊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重视收集西方信息;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