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目标导航1.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及经验教训。(重点)2.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难点)基础落实壹深化探究贰内容索引达标检测叁基础落实壹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①原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与“”错误。②目的:冲破理论禁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③意义:肯定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两个凡是实践概念阐释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重大决定(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中国进入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①目的:理顺关系。②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二、经济领域的改革商品化市场收购分配思维点拨全面认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②“”: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③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21世纪初,初步建立,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放权让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沿海开放城市宽领域1.整顿党风(1)原因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蔓延。②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方针:从上着眼,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3)方向:的提出。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反腐倡廉政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政治改革(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的国体和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2)过程①初期:实行党政分开等。②20世纪80年代:农村产生。③20世纪90年代:加强与完善原有体制优势的部分。(3)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4)结果:政治体制从集权模式向过渡。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民主模式思维点拨(1)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2)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易错提醒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基层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组织。1.宏伟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2.形成(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用“”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小康史论要旨(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兴起,包括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经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知识图示返回深化探究贰史料一3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①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中国国土资源报》主题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二②1978年、1992年我国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外资经济05.8%史料解读①意即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②“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史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提示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秘密自发,政府肯定,全国推广。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根据史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史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1)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3)工业方面,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4)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基本实现小康。返回达标检测叁1.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234√解析从材料“1978年到1985年”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多,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故D项正确。2.1982年陈云在阐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陈云主要强调A.市场的调节要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C.计划经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D.市场经济容易引起社会性质变化解析由材料可知陈云所说的“鸟”便是市场调节,“让鸟飞”即大力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笼子”指政府计划,“鸟必须在合适的笼子里飞”即市场调节必须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故A项正确。1234√3.1985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中安排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1984年,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以得出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故B项正确。√123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答案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234解析回答时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的背景下提出的?答案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234解析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答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析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作答。返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