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学习目标思维脉络1.了解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概况。2.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内涵。3.掌握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含义。4.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5.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一二三四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发展情况(1)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2)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一二三四思考讨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什么作用?提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对自然灾害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不仅起到良好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监测的作用,用于防灾、抗灾和救灾,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关的监测和分析,很好地评估和预测灾害状况,并提出减灾决策方案和为灾后重建提供准确的信息。一二三四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基本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2.时空特点(1)空间上: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全天候角度获得观测数据。(2)时间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3.应用举例(1)提供常规大气云图,观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2)迅速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3)监测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一二三四思考讨论结合教材图3.21990年发生在太平洋上的第15号台风的卫星影像,思考卫星遥感在台风监测中能起到哪些作用。提示: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资料能及时发现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强风、暴雨出现的地区。一二三四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主要功能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作用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一二三四3.RS与GIS的结合应用一二三四思考讨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的区别是什么?提示:RS是通过不同时间成像资料对比,研究地面物体的动态变化;GIS在利用RS、GPS提供的地理信息基础上,对灾害进行监测、评估。一二三四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概念一二三四2.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①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②成就。国际成就第44届联大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我国成就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颁布减灾规划: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中去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一二三四(2)工程性防御措施。①措施:修建防灾工程。②目的: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减灾目的。③途径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思考讨论据教材图3.7“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和图3.8“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思考我国建设的多处防护林工程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哪一类?如何布局?提示:防护林工程属于第一类“改变地表环境”,通常布局在海岸带、北方风沙区、山地水土流失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探究一探究二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问题导引中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于2012年11月19日清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消息称,这标志着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正式组成,并全面运行。“环境一号”C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特别适合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应用。它将与之前在轨运行的“环境一号”A/B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该星座可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快速预测、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与地面监测手段相结合,提高环境和灾害信息的观测、采集、传送和处理能力,为提高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提示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的监测。(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提示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RS)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空间尺度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尺度上:同步观测①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还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③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探究一探究二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RS和GIS结合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灾害损失,指导救灾活动探究一探究二3.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材料中说明了BDS的功能是定位和短文通信,由此可以确定③④的描述是正确的。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RS,统计灾区经济损失的技术是GIS。第(2)题,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造成的损失越大。汶川地震是8.0级,芦山地震是7.0级,芦山地震的震级小于汶川地震,①是正确的。材料中显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由此信息推断“救援及时”也是造成损失小的原因,④是正确的。由于2008年处于同一地震带上的汶川发生过地震,人们的防灾意识有所增强,③是正确的。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做出预报,②是错误的。答案:(1)D(2)B探究一探究二自然灾害的防御问题导引中新网12月25日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公布2014年全国干旱灾害情况。据统计,2014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约0.27亿公顷、受灾面积0.12亿公顷、成灾面积567.7万公顷、绝收面积约148.5万公顷,直接经济总损失910亿元。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旱灾影响和损失,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为全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2014年全国投入抗旱劳力1亿多人次,开动机电井1100万眼、泵站35万处、机动抗旱设备1220万台套,出动各类运水车430万辆次,累计完成抗旱浇地面积约0.19亿公顷,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139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98亿元,临时解决了1656万人、790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可以分为哪两类?提示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有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工程性防御措施两类。(2)防御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提示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旱灾多发区,种植耐旱作物和品种,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节约用水;进行跨流域调水;适时进行人工增雨;进行农业灾害保险;加强植树造林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措施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4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材料二: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淮河水系图。探究一探究二(1)(多选)“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A.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B.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C.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D.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材料二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范围包括,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对防止、等自然灾害起作用。(4)我国在防御淮河水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主要从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3)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第(4)题,淮河水患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答案:(1)ABCD(2)“三北”防护林体系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3)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洪水水土流失(4)生物措施: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口,疏通河道,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技术措施: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凡是通过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减灾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工程性防御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在于“软件”和“硬件”的差别。1-23456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第1~2题。1.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家级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④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A.①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根据教材内容不难看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各级组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答案:1.A2.A1-23456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卫星云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8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