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课件生物七年级上册RJ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室内的空气,于是在卧室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想一想,议一议不科学。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室内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刚收的谷子堆在家里,时间长了谷堆里热乎乎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能告诉农民伯伯如何存放谷物比较好吗?粮食的保存干燥低温联系实际,给出你的建议甲瓶温度:乙瓶温度:升高不变讨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演示实验1甲瓶乙瓶2.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想一想,议一议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了热量。没有生命活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1.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有趣的小实验AB用嘴吹气用注射器注射空气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的石灰水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演示实验22.什么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1.氧气有什么作用?甲瓶里缺少氧气。甲瓶里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演示实验32.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助燃。熄灭继续燃烧现象:种子萌发需要氧气。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萌发种子煮熟种子知识小结上述实验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不但会产生热量,而且还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所有细胞、组织、器官都要进行呼吸。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注意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场所:线粒体呼吸作用的过程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想一想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为什么?生命活动越旺盛的器官,呼吸作用就越强,以便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麦田排涝田间松土想一想:为什么农业生产中要进行田间松土、及时排涝?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呼吸作用的应用1.刚收获的小麦、水稻种子为什么要尽快晒干?晾晒小麦主要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消耗。低温储存水果2.为什么在低温下储存的水果、蔬菜保存时间长?呼吸作用的应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植物动物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燃烧大气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想一想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3.作为生物圈中一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温室效应。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禁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拒绝一次性筷子、坐公交、走路、骑车。讨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原料:有机物、氧呼吸作用产物:二氧化碳、水呼吸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有机物+氧(储存着能量)二氧化碳+水+能量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公式:小结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D.都有可能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C.大量浇水D.中耕松土DC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A.绿色部分B.叶片C.种子D.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4.农田和花盆要经常松土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常松土可以为根提供充足的氧。保持土壤中有足够的空气,从而促进根系的呼吸。D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9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