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任务(二十四)必练审题与答题复习任务群九考前必写必练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任务情境一、必练审题(一)明确审题步骤和要求1.审题具体步骤(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者“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2.审出六项要求(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简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者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模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多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或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混淆。(5)手段要求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6)分数要求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二)准确理解题干常出现的关键词语的含义1.“结合”(某句、某联、某片、画线句子、上下文、段落、全文、相关情节、有关材料、有关描写……)解释:“结合”是题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是命题者极其用心的提示,告诉我们此题的答案在哪里,回答时必须结合哪里。千万不能当成司空见惯的词语而视而不见,更不能因此偷懒。让你结合到哪,你就必须读到哪,答案一定结合到哪。如“结合(诗歌)某联”,答案就在这两句中,可能在上句,也可能在下句,也可能两句都有;“结合上阕”,答案就在上阕的每个句子中,很可能一句一个要点。又如“结合画线句子”,就要用画线句子中的字、词回答;“结合某段”,就要摘取段中语句回答;“结合有关情节”,一般出现在小说中,必须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所有情节。记住:语文考试的答题差距、得分差距多在是否回答“结合”二字上!2.作用解释:“作用”,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作用”也是高考命题中经常用来提问的话语。一般命题的本意往往指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限定对什么产生影响,都是指“在文中的作用”。此类试题的要点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侧重于内容,一是侧重于形式。内容上,一方面指在具体语境中作者所要表情达意的要点,另一方面指整个文本要表达的内容要点;形式上,一方面指语言表达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指在结构或行文思路上所产生的影响。总之,审题时要弄清两点:一是作用的“主体”(段落或句子、表达技巧),一是作用的“客体”(内容和形式)。诗歌鉴赏中的“作用”题,往往是考查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段落的作用,要明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并要结合具体内容。标题作用既要分析其固有的作用,又要结合词句的表达和文本的主题进行阐发。3.好处解释:高考命题所问的“作用”一定特指正面的作用,那么这个“作用”往往就成了“好处”的代名词。“作用”和“好处”,往往在高考命题中相伴而生。“好处”侧重于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尤其常出现在要求鉴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象内涵及艺术魅力的题目中。思考“好在哪里”,要先明确“哪里”,即从层面与角度进行清楚的定位。准确定位问题,也就能够明确相应的文本内容,提炼出准确的答案。不要堆砌教条式的术语和僵化的模式来敷衍作答。4.用意解释:“用意”,是企图、意图的意思。高考试题中经常问“作者的用意”“有什么意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探究作者的居心,剖析作者的意图。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观点、见解等;二是形式方面,即作者为了内容的表达需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技巧,以求获得什么样的效果等。此类试题大体都是针对作者迂曲含蓄表达的“用意”。解题和组织答案时,往往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诗歌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于描写意象、塑造人物、引用典故的意图,常从结构和内容(主旨)方面思考。散文中的“用意”,高考往往侧重考查作者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的艺术效果或作用。小说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尤其是创作意图。5.赏析解释:赏析,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要求,也叫“鉴赏”,尤其在诗歌阅读题目中。赏析,顾名思义,包含欣赏与分析两个方面。欣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因此,所谓赏析,是欣赏并分析,即欣赏其艺术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6.效果解释:效果,《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类似于“作用”,是“因果思维”的体现。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考查鉴赏评价能力的时候。高考命题多指向具体的语言、语言技巧(修辞)或描写、抒情、议论时的表达手法。要求能够说明作者语言运用或写法上的技巧,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常和“赏析”结合起来进行设问考查。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分辨出“因”与“果”,用联系、全面、辩证的思维进行探究。7.分析解释:“分析”,可以说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式。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与“综合”相对)。分析,是在掌握准确信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是有针对性的,是具体的。分析,是一切深入阅读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几年高考中“简要分析”的出现频率最高。命题者意为分析要具体,更要简明扼要,既要筛选信息,又要凝练概括。一体两面,是思维流程的完整考查。分析,主要针对文本而来,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具体章节、具体词句等。8.哪些解释:“哪些”主要针对答题数量而言,既然是“些”,则答题要点至少有两个。如果分值高,则答题要点相应增加。它与只答一个的“哪种”相对。借助真题练练审题请按照上面的审题步骤、要求,注意题干关键词语。认真审题,审出具体要求及暗示信息。(一)语言表达运用1.(2019·浙江,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这意味着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③,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2.(2019·浙江,6)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4分)3.(2018·浙江,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4.(2018·浙江,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二)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1.(2019·浙江,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分)(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2)针法和绣法:。(2分)(3)承载的文化:。(2分)2.(2018·浙江,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1)事实依据:(2分)(2)理论依据:(2分)3.(2017·浙江,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4.(2016·浙江,10)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3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9·浙江,10)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2.(2019·浙江,11)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4分)3.(2019·浙江,12)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4.(2019·浙江,13)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5.(2018·浙江,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6.(2018·浙江,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7.(2018·浙江,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8.(2018·浙江,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四)古代诗歌阅读1.(2019·浙江,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2分)2.
本文标题:(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任务群九 考前必写必练任务(二十四)必练审题与答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0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