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一、[2019·徐州,5-9]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同“疲”。⑤胙:祭肉。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1.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答案]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的意思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分析句子,“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下面分句“惧天下闻之”的主语是省略的“吴王”,据此,可在“黄池”后断开。根据虚词断句规则,后面在“之”和“乃”之间也应断开。···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越王勾践反国()(2)厚遇宾客()(3)为质于吴()(4)勾践已去()[答案](1)同“返”,返回(2)对待(3)当作,作为(4)离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1)“反”是《与朱元思书》中“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学过的,同“返”,意思为“返回”。(2)“遇”根据句子的意思“对待宾客厚礼相赠”可知,意思是“对待”。(3)“为”是《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学过的,意思是“当作,作为”。(4)“去”是《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学过的,意思是“离开”。····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②使老有所终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②忠之属也C.①以淮上地与楚②念无与为乐者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答案]A[解析]A项中两个“使”均为动词,“让”的意思。B项,①“属”,动词,同“嘱”,嘱咐,嘱托;②“属”,名词,类。C项,①“与”,动词,给予;②“与”,连词,和、同。D项,①“方”,名词,方圆;②“方”副词,正。········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女忘会稽之耻邪?(2)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B.范蠡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答案]D[解析]“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无中生有,另外,吴国与诸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只有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于是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以后,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上游的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二、[2019·徐州市区一模,5-9]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读题干可以明确题目要求的是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通过判断,B项的正确断句为“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C项的正确断句为“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项的正确断句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而A句断句的原则是主语和谓语间断开,故本题答案为A。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不可不语()(2)固不如也()(3)项伯杀人,臣活之()(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答案](1)告诉、说(2)本来(固然)(3)使……活(4)谋、定(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这些词语虽在课外文言文中,但是在课内都学过,因此在理解时需要联系课内学过的内容。····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亡去不义②河曲智叟亡以应B.①具告以事②各具情态C.①谓沛公曰②太守自谓也D.①张良出,要项伯②便要还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A项的“亡”分别理解为“逃走”“没有”,B项的“具”分别理解为“详细”“具备”,C项的“谓”分别理解为“告诉”“命名”,D项的“要”均同“邀”,解释成“邀请”。········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分)(1)孰与君少长?(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答案](1)和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2)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定要把句子中重点的词语翻译出来,如“孰”和“谢”,另一方面句子要翻译完整,把句子特有的语气翻译出来,遵照“信、达、雅”的原则。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5.文段表现了刘邦、的性格。(2分)[答案]能言善辩、圆滑机智、善于纳言、知人善用(说出其中两条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首先要熟知文章内容,通过文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等处便可以知道刘邦的圆滑、善辩、善于用人的性格。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参考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你不敢背叛项王。”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和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福,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三、[2019·徐州市区二模,5-9]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徐州考题精选考点技法精讲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本文标题:(徐州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1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