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西周时,丞相姜尚被封于山东。后来因为管叔和蔡叔叛乱,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据此可推知()A.齐国始终拥有大国地位B.西周在初期借助齐国稳定东方C.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D.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2.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A.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3.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背景相同B.内容相同C.对象不同D.目的相同4.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B.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C.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D.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6.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A.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B.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C.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D.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7.《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0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B.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C.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D.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8.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9.“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10.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秦国的立法()A.反映政治统治目的B.体现依法治国思想C.形成完整法律体系D.服务经济发展需要11.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1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C.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1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14.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15.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背景相同B.内容相同C.对象不同D.目的相同16.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1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8.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19.监护人制度指是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这体现了罗马法怎样的理念()A.重视维护伦理道德B.保护弱势群体权益C.捍卫私有财产观念D.体现男女平等平权20.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指出:“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古罗马自然法()A.以反对一切权威为其立法宗旨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D.是孕育政治文明的摇篮21.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A.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B.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C.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D.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22.“雅典公民当他抓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材料说明古代雅典人()A.充分享受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各项福利B.直接民主的好处在于为本阶层谋利益C.获得平等的同时付出了自由的代价D.因个人隶属于社会而享受充分的权利23.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A.居民自由的体现B.社会环境的产物C.法律至上的结果D.社会矛盾的反映24.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平等自由B.城邦优先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25.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2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B.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C.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D.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27.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材料三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请回答:(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2分)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2分)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3分)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2分)(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1分)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顾准文集》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材料四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
本文标题:【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2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