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纲要求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③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②“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③福利国家的出现。考纲呈现考点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自主学习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自主学习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3)直接原因: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2.表现:经济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3.特点(1)影响范围广:从②美国开始爆发,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2)持续时间长:前后持续了4年。(3)破坏性强: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后果空前严重。4.影响(1)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3)政治:③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知识图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误区警示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家故意毁坏过剩的产品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垄断价格,维持其高额的生产利润。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虽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但是也对经济进行了干预,对经济危机也进行一定的遏制,只不过对经济危机的遏制远远不够。▶思维启迪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指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胡佛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不想改变经济政策,实质上仍是坚持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不仅没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形势严重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2)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2.措施措施内容目的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调整工业生产通过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缓和劳资矛盾,实现经济复兴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兴办⑤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核心内容:用⑥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4.影响(1)直接影响: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好处。(2)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深远影响: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⑧干预经济的时代。▶知识图解罗斯福新政▶易混辨析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思维启迪美国记者约翰逊曾这样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是指什么?提示: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主题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应对措施及教训◆史料呈现史料1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合作探究史料2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史料3“是胡佛政府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读史指导(1)由史料1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29万家企业破产”可推知经济危机波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2)由史料2中“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可以推知胡佛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由史料3中“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等信息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实际上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问题思考(1)据史料1,回答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并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提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史论归纳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2.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主题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评价◆史料呈现史料1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史料2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而一个名实相符的政府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反应。◆读史指导(1)由史料1中“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实行了干预。(2)由史料2中“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可以看出罗斯福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这成为日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思想基础。◆问题思考(1)据史料1,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的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提示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2)结合所学及史料2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提示措施: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史论归纳对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的认识(1)新的理论:由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到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新的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虽大规模干预经济,但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并采取部分有利于工人、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3)新的政策: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初步实施。(4)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1.(2018课标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考点集训C解析表格信息体现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大幅下降,这反映出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美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当时美国工人工资的支付方以私人资本家为主,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情况关联不大,D项错误。2.(2018河南安阳高三第一次调研)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了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B解析材料评论并没有否认新政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B项正确;由“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可知,这一评论看到了新政的久远效果,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深圳一模)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1935年5月2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即这些新政举措并未得到法律的认可。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选D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罗斯福的新政立法符合三权分立精神,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主学习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2.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①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评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误区警示经济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2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