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6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②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洋务企业和评价。③民族工业的产生与艰难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①民国初年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②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③民族资本的困境。考纲呈现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主学习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后,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2.表现(1)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②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知识图解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概念阐释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思维启迪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获得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深远影响?提示: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深远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1.背景: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发起了一场旨在③“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2.主要企业分类时间代表地位军用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④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865年⑤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民用企业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3.评价: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思维启迪下表为轮船招商局1873—1884年间商董(入股人)的社会背景:姓名唐廷枢徐润朱其莼朱缙刘绍宗陈树棠范世尧职衔商总上海商董上海商董天津商董汉口商董香港商董汕头商董背景买办买办官员官员买办买办—据上表信息,轮船招商局具有什么性质?对近代经济有何影响?提示: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迈出了运输业近代化的重要一步。▶知识图解晚清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主题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呈现史料1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合作探究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史料2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读史指导(1)史料1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情况及对东南沿海农村经济的影响。(2)史料2反映了近代农村发生的新变化。一些人“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一些人“出息不错”。◆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1,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提示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1854年则下降。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2)根据史料1、2,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提示现象: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看待:中国农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史论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解,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2)西方列强凭借在华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中国逐步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3)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受利润的刺激,直接投资创办近代工业。2.表现(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并存的经济形态。(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主题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历史作用◆史料呈现史料1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2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政教既失,岂惟外洋之足患哉。……西洋技巧文字,亦第募艺士数人蓄之,即足备用,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未则何欤?——刘锡鸿史料3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选自1875年,郭嵩焘奏折◆读史指导(1)史料1中的“旧轨”指封建制度,“逸出旧轨的趋向”寓意对旧的封建制度的冲击,在这里指近代民族工业的建立。(2)史料2认为晚清衰败在于“政教之过”,在于忘却“治道之本”,因而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的技术。(3)史料3中认为“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即政治制度是西方强大的根本;认为“商贾”“造船、制器”只是起到强国的辅助作用。◆问题思考(1)据史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主观:挽救清政府统治。客观: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史料2、3对此加以分析。提示刘锡鸿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郭嵩焘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论归纳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作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2016课标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集训C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9湖北黄冈模拟)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C.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D解析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并大量出口说明中国为列强提供原料,故D项正确。农作物的种植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体现了中国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3.(2018广东百校联考)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解析根据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出,它是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的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且洋务派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D项排除。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自主学习一、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出现(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①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初步发展(1)原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②实业救国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2)表现:涌现出③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著名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3.步履维艰的原因(1)列强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知识图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误区警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思维启迪1872年,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乡人)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境况?提示: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发展艰难。▶概念阐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仅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教材补遗实业救国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民国政府倡导④使用国货。(4)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5)“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2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