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 考前保分专题3 古诗鉴赏 训练四 情感把握课件
训练四情感把握专题三古诗鉴赏练前提醒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对于这种题型,要从审题、答题两方面努力。(1)审题,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①是分析还是概括(说明);②是整体还是局部。(2)答题:一方面,从微观入手,即理解并体悟“意象”的内涵,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诗中表明情感倾向的“直接情语”和“间接情语”。另一方面,从宏观入手,即从梳理作者“起、承、转、合”的思路,从章法或结构的角度,逐句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内容。要特别关注关键诗句,如首句、尾句,尤其是尾句,诗人一般会“卒章显志”。因此,从尾句入手,细析层次,细品语言,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七律+用典抒情秋日酬王昭仪①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读懂点睛:(1)请勾画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2)结合注释和诗歌中的意象,思考“愁”的内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的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氛围。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错。从注释来看,《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为伍的坚贞节操。应为“用典抒情”。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②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③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每点2分)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读诗指导首联的开头,分别写了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写出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颔联,写自己的知音少,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颔联上句说空有黄金之台,下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写作者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同时含有其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用孤灯夜雨衬托对宋室的追念,抒发亡国之痛。尾联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答题点拨解答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诗歌标题“秋日酬王昭仪”来看,“酬”说明这是酬赠诗,且从注释来看,二人境遇相似,都具有亡国之痛。首联“挑灯看剑泪痕深”化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句子,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愁到浓时酒自斟”写出了二人秋夜自斟自饮,“少知己”表明作者缺少像王昭仪那样的知己,表现出其缺少知己的感慨;颈联中的“孤馆梦”“故乡心”写出了作者远离家乡的孤苦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尾联“庭前昨夜梧桐雨”写出了作者夜晚难以入眠,这里流露出作者对国家灭亡的伤痛之情。白话译诗忧愁到浓烈的时候拿酒来自斟,挑亮灯端详宝剑不觉泪痕已深。黄金台尚且羞愧缺少知己,碧玉歌即将自叹空有好音。秋风里万叶飘摇孤馆的梦难成,夜雨中一盏昏灯唤取思乡的心。昨夜里庭院前面的梧桐私语,那萧萧寒气吹入我短薄的衣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七律+家国情怀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读懂点睛:(1)请勾画出诗歌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2)结合标题和注释,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了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上句的“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互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这种举动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是言近旨远,辞约情丰。√解析“直抒胸臆”错,此处为叙事抒情,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了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了亲人分离,思亲情深。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了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加急切地盼望平定叛乱。(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这首诗”“哪些”“情感”“简要分析”。读诗指导根据题干的提示性要求,需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中的“一别”“长驱”以及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的遭遇。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来到四川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中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颈联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通过对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家忆弟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恨别”。尾联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答题点拨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别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而题目之“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此痛恨不已。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不仅写出了司徒之急切,更写出了诗人自己在听到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白话译诗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的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蜀地,为兵戈所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因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我夜不能寐,在清冷的月下忽步忽立,又在白天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宋词+反语南乡子[注]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注此词于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所作。读懂点睛:上片写任上之闲,下片写自己之“懒”“疏”“愚”。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解析“其意境与……相似”理解有误,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6.“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这三句的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②表达出了词人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③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却能保持旷达的心境。④表现出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答出①给2分;②③④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三句”“意蕴”“分析”。读诗指导先读所给三句词,它采用了设问手法,关键词是“愚”,但加“一味”,显然有了别样的味道。这“味”在前一句“自觉功名懒更疏”中体现得更明显。因此,需要体会这三句的反语味。答题点拨诗句意蕴可以考虑由浅入深、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回答。就本题而言,首先要解释三句词的表层之意: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然后回答词人的真实意图:这三句词是词人的一种自嘲之语,表明词人本不“愚”,而是不想随波逐流,是坚持自我的态度。最后回答情感: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却能保持旷达的心境。白话译诗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宋词+矛盾之情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湖州后所作。②东山老: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读懂点睛:(1)抓住表达情感的三四处关键句。(2)理解下片两个典故的含义。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出主人公的品格。B.“拚却鬓双华”,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作者满腔的郁愤。D.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有曲尽回荡之美。√解析“‘拚却鬓双华’,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错,“拚却鬓双华”中的“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8.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2分)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2分)叶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而退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忧患之情。(2分)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读诗指导根据题干的提示性要求,需要通读全词,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下片描写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突出:“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飘荡”的一个“空”字,又转向了出世;“归来三径重扫”,出世,归隐;“却恨悲风时起”,表明没有一个世外桃源能使人静心归隐;“谁似东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济人而不得
本文标题:(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 考前保分专题3 古诗鉴赏 训练四 情感把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3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