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非选择题课件
第2讲非选择题体现说明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体现说明类非选择题主要依据一定的材料背景考查一定的具体知识,通过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模式,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泛指,也就是材料蕴含的知识多样化,没有具体指向某一知识范围;一类是具体性的,就是材料指向具体的知识范围,或者用具体知识分析材料做法的合理性。此类试题常用的设问方式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材料是如何体现××的”“材料蕴含的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知识有哪些”“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对……的认识”。解题策略第一步“定”,即定位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收敛性设问,比如“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如何体现认识论的相关哲理的”等;二是发散性设问,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或政治学道理、经济学道理等。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政府职能分解为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把哲学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可分解为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又可分解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第三步“筛”,即分析与解读材料信息,把分解的观点、原理内容依据材料作出取舍。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内容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典题例证〔2019·全国Ⅲ卷,3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要求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经征求中央财办、外交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72个中央有关单位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等方面的意见,起草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这一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主题是外商投资法的制定,考向是依法治国,题型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首先弄清材料中出现的三个主体即党、政府机关、人大,然后分析各主体在此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结合依法治国的要求回答即可。答案:坚持党对外商投资法立法工作的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计划、审议通过法律草案,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保证了立法质量;立法先行,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法律依据。原因依据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原因依据类非选择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依据是什么,设问一般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是”“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类试题的设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另一类是未确定某知识范围,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解题策略解答原因依据类非选择题一般应做到以下三方面。1.一般情况下,既需要分析主体这样做的必要性、依据、可能性等,也需要指出客体的必要性,并将主体和客体结合起来,分析做好这件事或解决好某问题的意义。2.若未限定答题角度,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若限定了答题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意义”作答。3.答题模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等)。典题例证(2019·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项目是中国和希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2008年6月,中国某航运企业以43亿欧元获得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2016年4月,又以3.69亿欧元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全面接手一号码头运营。为解决港口设备老化、桥吊装卸作业效率低、船舶压港严重等问题,该企业从国内派出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聘用当地劳工进行港口扩建和改造。该企业向跨国公司提供全球物流服务,如从中国生产基地运来的货物过去主要通过海运经汉堡港、鹿特丹港转运,现改由比港登陆,经铁路运往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交货期从36天缩短至26—28天。到2018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跃升至491万标准箱,世界港口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成为“一带一路”的“蓝色经济通道”、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枢纽。2018年实现净利润2790万欧元,较2017年增长147%。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解析:本题以中国和希腊共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国际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该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在解答此题时,围绕外贸型企业需要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与技术投入等方面并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该航运企业主动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从特许经营权、获得控股权到全面运营,获得港口经营与决策自主权;优化货物运输路线,港口经营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加强管理与技术投入,港口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都给出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的知识,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对应指出其主体。这一类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主要对策”“应该如何做”“……建议”“启示”等关键信息来进行设问,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解题策略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一般采用主体法和定点法两种。1.主体法。“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大、政协、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作答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2.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中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典题例证〔2019·全国Ⅲ卷,3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解析:本题以扶贫脱贫攻坚战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主体是党,考查方向是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如何贯彻群众路线。作答时首先阐释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及基本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中兰考县委的具体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注意“如何贯彻”这一要求。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批驳评析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批驳评析类非选择题主要通过一定时事或者生活情境,引发不同的争论,得出不同的观点,要求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此类试题包括: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要求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要求说明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设问方式一般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请你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等。解题策略解答批驳评析类非选择题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1.抓住“评点”。明确评析(辨析)所指向的问题。这需要在审题时做到三点:一是发现观点所依赖的知识框架体系;二是把握所要评析(辨析)观点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三是找出所要评析观点的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2.抓住“评据”。明确评析(辨析)观点的根据。标准一般有两类:一是学科理论知识;二是试题材料中的事实依据。因此,在评析(辨析)观点时,需要抓住试题材料中的事实,并借助归纳或演绎等方法,找到相关学科理论知识。3.抓住“评法”。明确评析(辨析)观点的基本逻辑规则。一般而言,需要符合下述逻辑规则:一是判断观点正确与否;二是指出观点合理性所在,并说明理由;三是指出观点不合理性所在,并说明理由,或者纠正(补全)观点。典题例证〔2019·全国Ⅰ卷,40(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解析: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乡愁为背景,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聚焦社会问题的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随着经济社会不
本文标题:(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非选择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4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