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地理学教案适用专业:地理科学教材:《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编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在研究了本章内容后,应该掌握;从概念上和技术上解释旅游的含义,区分旅行、休闲和闲暇的不同之处;2.了解旅游产品的特点;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4.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重点与难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二、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的一门学科。三、三、旅游产品1.1.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是一种服务,购买一项包价旅游是一种风险投资涉及到买主的高度信任感,因此旅游产品具有风险特点。2.旅游产品既是游客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身体上的经历涉及到旅游的整个过程。3.是一种均质产品也就是说,,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情况下其标准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旅游是一系列产品构成的,维持其标准很困难冒险的因素在购买任何旅游产品的时候都会发生而这种购买又像旅游业的情况一样,必须发生在这种产品的实际消费之前,于是消费者的风险也就增加了。4.不能将旅游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消费者必须购买一定的旅游产品。不能像有形产品那样经过储存起来供以后销售。而是回永远消失。四、四、旅游的性质旅游的动机弄清旅游动机首先要区分旅游的目的。目的分为3大类:1.1.度假(包括拜访亲友,称作探亲访友)2.2.商务(包括开会、集会等)3.3.其他(包括学习、宗教朝觐、保健旅游等)我们要搞清选择某一个特定类型的假日或胜地的原因。不同的人要求同一个目的地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商务旅游与度假旅游的不同之处是怎样的。等等。旅游的特点旅游者的特点目的地的种类吸引物、舒适性及可进入性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ofTourism)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patternsofsupply);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patternsofdemand);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ofresorts);4.旅游流(touristmovementsandflows)5.旅游影响(impactoftourist)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oftouristspace)郭来喜认为:1.旅游地起因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4.旅游区划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二、二、研究内容简析1.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2.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实践意义等。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不仅在于揭示其规律,对于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旅游规划市场开发等提供依据。3.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形式。4.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如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5.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6.6.旅游地演化规律7.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8.8.旅游区划。旅游区——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旅游区化的更本目的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查明其区域基本优势,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旅游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提供科学依据。9.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开发式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都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其研究内容包括:(1)(1)经济影响:有关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与投资、旅游与收支平衡、旅游与就业、旅游与通货膨胀等的关系。(2)(2)环境影响:旅游对动植物的影响、旅游对水体、大气的影响、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3)(3)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与社会变化、旅游示范效应、旅游与宗教、旅游与语言变化等。10.10.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订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地规划两个层次。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一、一、与地理学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二、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三、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第四节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教学目标:1.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的历史2.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趋势重点与难点: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趋势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会顾1.二战之前旅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生活内容有了初步的规模,,随着价廉的组团旅游的出现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研究随之开始,地理学这旅游的研究在当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关于地理环境的区域研究中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之外,最有价值的工作在旅游土地利用研究。且局限于小尺度范围。代表人物是麦克莫理。2.二战之后至60年代过去了的战争气氛、恶化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国内旅游需求急增,以相邻国家为目的地的国际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地理学研究工作比较分散,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休闲和旅游环境的改善,包括城市公园用地、娱乐设施的监理等问题;在国家宫的建立,乡村土地利用研究讨论到旅游需求和设施的建立;地中海、加勒比海、西太平洋旅游地大开发和规划研究。3.60年代以后是现代史上全球经济和社会状况最激烈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持续的紧急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在这一社会经济背景下,世界旅游业也进入了发展最快和最稳定时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研究呈现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中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地和旅游区域开发研究;对于旅游客流的调查分析;旅游对于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文化之影响的研究。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1.理论和实用研究并举2.2.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3.3.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转移到以服务设施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对区域的自然文化社会影响的过程及机制为研究主题。4.4.研究旅游地理的学者5.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三、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的巡狩,官场陈腐的宦游,诗人学者的漫游,和尚道士的云游以及一般民众的出游,都是古老的旅游形式。相传4000年前,皇帝就曾游过五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游程万里,撰成名垂后世的《史记》;东晋法显和唐代玄奘两位高僧,前往南亚取经,写下著名的《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北魏的大地理学家郦道远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河川专著,而且是内容广博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唐代游记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文学家元结合柳宗元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元结的《石溪记》借写石溪美景无人赏爱,抒发作者怀才不遇“为之怅然”的心情。宋元明清山水游记名篇佳作层出不穷。2.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987年,中国地理学会在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下设立了旅游地理学组,1992年中国地理学会正式设立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标志旅游地理学的学术组织得到机构保障。1984年,中国第一名旅游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只1999年已有15名一律由地理为选题的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标志中国高层次专业的人才培养得到了重视。80——90年代中,中国旅游地理的代表性刊物《地理研究》、《地理学报》和《地理科学》。总计发表39篇旅游地理研究论文。四、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成为地理学的一大分支。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再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4.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引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旅游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如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没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就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作业:1.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2.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旅游者行为地理教学目标:1.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2.旅游动机及行为层次规律3.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重点与难点: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第一节第一节旅游者一、一、国际上的定义1.1.国际旅游者旅游者的定义:指离开居住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同时确认下列人员也是旅游者:①为娱乐、家庭和其他原因而旅行的人;②为参加国际会议而旅行的人;③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④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地,即使停靠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国际游客是指到另一国家并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1)1)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的过境人员;2)2)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3)3)停留时间不到1a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4)4)国际团体雇佣不超过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2.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会议、商务、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逗留时间不超过24h的人。3.3.美国定义为出通勤工作外给予任何目的离家160km的人,不论逗留时间长短。二、二、中国对旅游者定义1.1.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活动、文化、体育、
本文标题:旅游地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4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