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7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点一动物的运动考点二动物的行为考点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点研读课堂互动考点一动物的运动考点二动物的行为考点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泰安考情1.(2018泰安,8)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D)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泰安真题叶作为实验材料答案D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芹菜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这样才能充分证明取食行为是不是先天性行为。2.(2017泰安,13)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B)A.身体都分节,能提高运动的灵活性B.运动都依靠一定的结构产生动力C.运动时都依靠坚硬的骨骼支撑身体D.运动都依靠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答案B不是所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都分节,A错误;动物的运动都依靠一定的结构产生动力来完成,B正确;脊椎动物具有坚硬的骨骼支撑身体,但是无脊椎动物没有坚硬的骨骼支撑身体,C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关节,与肌肉协调配合,D错误。3.(2016泰安,17)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B)A.没有骨骼是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重要原因B.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发达的胸骨上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D.大象营群体生活,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答案B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考点一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主要由①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②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③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④骨骼肌。(1)关节的结构(如下图) 考点研读关节 (2)肌肉包括中间较粗的⑧肌腹(肌肉组织)和两端较细的⑨肌腱(结缔组织)两部分。(3)运动系统的功能:⑩运动、支持、保护。——,:?—:?—⑤ 关节头 表面覆盖关节软骨减缓关节面关节窝冲击减少摩擦⑥ 关节囊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使关节坚固⑦ 关节腔 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2.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 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绕 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只能 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 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为例:屈肘时:甲图A肱二头肌 收缩,B肱三头肌 舒张。伸肘时:乙图A肱二头肌 舒张,B肱三头肌 收缩。自然放松时:A肱二头肌 舒张,B肱三头肌 舒张。直臂提重物时:A肱二头肌 收缩,B肱三头肌 收缩。3.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其他系统如 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4.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动物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考点二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2)按行为的功能和目的可将动物行为分为 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指动物 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先天性行为使动物 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2)学习行为是指在 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使动物 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 复杂。3.社会行为(1)定义: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蚂蚁、蜜蜂、猴、狒狒、鹿、象、白蚁、大雁和企鹅等。(2)社会行为的特征: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组织。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 动作、声音和气味等。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等级。考点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 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生态平衡。(2)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 生物反应器。(2)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仪器设备,这就是 仿生。例如: 长颈鹿和飞行服——“抗荷服”、蝴蝶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考点一动物的运动课堂互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 躯体运动的形成:(1)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2)三个要素:骨(杠杆)、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支点)。(3)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在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运动。(4)运动的实现: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躯体运动。2.四种运动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配合3.关节的特点(1)与关节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①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②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2)与关节有关的疾病:①日常生活中的“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落出来。②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病变部位主要是关节囊,关节囊分泌(滑液)不正常,导致大量积液,同时无法起到润滑的作用,所以疼痛。(3)易错点:①关节头和关节窝:是关节面的基本结构,不是关节的基本结构。②滑液:不是关节腔分泌的,是关节囊内壁分泌的。③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④一块骨骼肌不能完成一个动作: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复位,因此,一个动作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的。例1(2018日照)当你做屈肘动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B.相应的骨受到牵引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骨绕关节转动答案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1-1如图是人的屈肘动作以及杠杆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A.①②均由肌腹、肌腱两部分组成,其两端的肌腱能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如果①②接收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时,①舒张,②收缩,这时就会产生屈肘动作C.人运动与杠杆活动非常相似,人的骨骼肌和关节相当于杠杆活动中的施力和支点D.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裹着,密闭的关节腔内有滑液,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答案B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考点二动物的行为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时间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获得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行为方式简单复杂形成过程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行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举例蜘蛛结网老马识途2.两种行为关系(1)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先天性行为就不会有学习行为。(2)低等动物先天性行为占主导,高等动物学习行为占主导。(3)学习能力: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特别提醒(1)不要误认为只有学习行为才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先天性行为也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2)营群居生活的动物不一定都具有社会行为:如饲养场成群的鸡、鸭、鹅等,个体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3.“社会行为”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因此无法将社会行为归类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可以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对个体行为的分析,而营群体生活的同种生物往往具有社会行为。例2(2018临沂)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D)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鼠走迷宫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答案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猫捉老鼠和尺蠖拟态是先天性行为;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是先天性行为,鼠走迷宫是学习行为;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学习行为。2-1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A)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答案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A错误。考点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乳房生物反应器:通过对某些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使动物的乳房能生产和分泌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优点是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例3(2018岳阳)下列描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错误的是(D)A.鱼寓意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B.青蛙是害虫的天敌,被人们称为“农田卫士”C.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所以我们都要爱鸟、护鸟D.鼠危害人类生产和健康,应当彻底消灭答案D鼠危害人类生产和健康,但是鼠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因此,不能将其彻底消灭,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实地观察所研究的动物所表现出的行为,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照相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实验探究当时的场景,以便于进一步观察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运用各种各样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办法。利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时,要注意一次只能对影响动物行为的单一因素进行研究,确定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法重在用肉眼直接观察或借助某些现代化手段观察;实验法重在探究实践,对照分析。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探究背景:小鼠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它们通常白天躲在黑暗处睡觉,夜晚才出来活动,因此,利用小鼠进行探究实验时,要把握好做实验的时间。“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同一种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一些。但是,也不排除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的可能性。(2)提出问题:将食物放在“迷宫”的一端,将小鼠放在“迷宫”的另一端,小鼠能走出“迷宫”获取食物吗?(3)作出假设:小鼠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经过“尝试与错误”,小鼠能走出“迷宫”获取食物。(4)制订计划(设计思路供参考):①选择实验的对象:选择生长状况、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②设计“迷宫”:“迷宫”不要太复杂,太复杂会使小鼠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与错误”也无法获取食物;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会使小鼠很快就能找到食物。③选择合适的食物:选择的食物应是小鼠喜欢吃的。④选择合适的场所和实验的时间,选择安静的实验场所,尽量减少环境对小鼠的影响;由于小鼠喜欢
本文标题:(泰安地区)2019年中考生物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7课时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6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