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东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
第一部分政治生活专题一公民的政治生活高考政治(山东省选考专用)考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五年高考A组山东省卷、课标Ⅰ卷题组1.(2018课标Ⅰ,16,4分)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扩大了法律服务的范围,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化建设,故①正确。推进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故②正确。材料强调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没有涉及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排除③。材料没有涉及司法体制改革,只强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排除④。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题干中的做法有利于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解答本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2.(2012山东文综,20,4分)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自由权利的同时,公民要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①正确。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能侵害国家利益,②正确。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做到理性、有序,③正确。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排除④。故选A。方法技巧解答政治生活试题,关键要明确政治主体。政治生活涉及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民主党派、政协等。其中政府、人大、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等属于国家机关,享有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有其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利。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题。3.(2011山东文综,23,4分)材料表明,我国 ()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④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国家管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公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地扩大,排除①。法律的修订体现了人大的立法权,排除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立法与时俱进,故②正确。立法听取民意,可见人民群众可以参加国家的管理,故④正确。易错警示我国公民的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我国相应的法律的完善、制度的调整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都在强调权利保障的平等性,而不是在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可以拓宽,但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一般不能扩大。4.(2010山东文综,17,4分)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应该体现在权益的保障、收入的公平,以及政府权力的规范上,①②④正确切题。③强调义务的履行,不符合题意,排除。疑难点拨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要立足法制的完善,为实现人民权益提供相应的保障;要立足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完善相应的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让社会更加公平;要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回答下题。B组课标卷、其他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5.(2019天津文综,1,4分)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这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发表了类似看法。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C.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可以广泛推广D.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我国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国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D正确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A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B说法不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但不一定能在其他国家广泛推广,C说法错误。故选D。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我国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解答本题,有利于增强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各国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一定能在其他国家广泛推广,明白这一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6.(2018课标Ⅱ,16,4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③维护社会秩序④促进司法公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题时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并解读有效信息。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①入选;公民的政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通过法律形式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③入选;司法公正是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不是材料中做法的目的,④排除。方法技巧主旨类选择题解题方法解答主旨类选择题要注意区别主观目的、客观效果和手段,“主旨”即想要达到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效果,也不是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手段。7.(2018课标Ⅲ,16,4分)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国歌是国家象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以法律形式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国歌的政治地位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颁布实施并不能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②错误。材料与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无关,排除③。疑难点拨《国歌法》出台的政治意义(1)对公民:规范公民有关国歌的使用,提高公民的国家意识,切实尊重和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荣誉感。(2)对社会:推动国家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为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誉的维护提供法制保障。8.(2017天津文综,1,4分)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一做法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答案C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材料中“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方便了选民行使选举权,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故选C。此举和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无关,A不选。B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未涉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不选。误区警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基本政治权利;另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个特定概念;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9.(2016天津文综,2,4分)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答案C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A与材料无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该草案后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与政府无关,B不选。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D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该草案后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C正确切题。10.(2016课标Ⅲ,17,4分)某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单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该省各级政府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权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 ()①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③是履行政府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④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答本题要抓住“让公众参与”这一关键信息,这是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有助于公众了解权力清单的制定,增强其参与的热情,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改革发展,故①④正确;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是政府坚持民主决策的表现,不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举措,②与题干无关;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重点强调公众的权利,不强调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故排除③。故正确答案为B。11.(2015天津文综,2,4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材料强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了②④;①说法错误,在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③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选D。12.(2015安徽文综,4,4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7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