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教学指导意见1.掌握亚洲主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科基础)2.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和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科基础)微专题一东南亚微专题二南亚微专题三中东微专题四非洲微专题五欧洲西部微专题六拉丁美洲微专题七两极地区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东南亚 图说地理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 特别提醒马六甲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石油、原料和出口的商品都由此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2)范围2.自然地理特征特征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地形复杂北高南低,⑧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气候湿热⑨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⑩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众多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 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河流短促,水能丰富矿产丰富锡矿锡矿、石油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特征:以 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 佛教;华侨众多。(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农业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 稻米产区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Ⅰ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图Ⅱ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典题精练图Ⅰ图Ⅱ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地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出口石油制品。当前,其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相当于东南亚地区总量的40%,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材料三图Ⅲ为图Ⅰ中甲、丙两地不同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图。 图Ⅲ(1)分析甲、丙两地降雨较多三个月降水成因的异同。(2)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3)说明火山喷发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4)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域内。答案(1)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2)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3)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4)1332千米;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解析(1)此题设问是“降水成因的异同”。观察图中甲地和丙地的地理位置可知,两地距离赤道均较近,都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降雨。但甲地位于马来半岛的东岸,冬季受来自南海的东北风影响,水汽丰富;丙地位于爪哇岛的北岸,受到来自爪哇海的西北风影响,水汽丰富。(2)设问要求从“原料”和“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回答。乙地位于新加坡,临近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运通道。围绕“石油加工贸易”,把这个复合词语“拆分”成“石油”“加工”“贸易”三个词语,分别回答。(3)注意“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不要遗漏答题角度。(4)①、②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秋分日这一天测得的α为5°,β为7°。观察两地正午太阳方位,可以推测两地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①地位于南纬7度,②地位于北纬5度。两地的纬度差值是7+5=12度,根据1纬度距离为111千米,计算出两地间经线长度是111×12=1332千米。根据北京时间12时40分,当地(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整,计算出当地的经度是东经110度。对照图Ⅰ,判断①地位于图内的爪哇岛南部近海附近,②地不位于图示区域(该处的图幅被切割掉了)。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28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4分)(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4分)(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答案(1)南热带雨林气候(每空2分)(2)地震火山(每空2分)(3)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第④点2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得4分;满分6分)(4)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每点2分,满分6分)(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每点2分,满分8分)【评分说明】意思相同者给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第(1)题,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其主要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位于板块边界且有可能引发海啸的自然灾害应是地震、火山。第(3)题,雷雨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由题中信息可知,印度尼西亚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多,同时地形复杂,所以容易形成雷雨天气。第(4)题,渔业资源丰富和饵料多有关。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短小流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附近海域水温高、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进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第(5)题,爪哇岛地处热带、地形复杂、人口稠密,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推行生态农业(如立体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科研,等。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材料三图Ⅰ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Ⅱ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图Ⅰ图Ⅱ(1)图Ⅱ中气候资料②与图Ⅰ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这主要是因为。(3分)(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月份。(3分)(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4分)(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4分)答案(1)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2)降水(雨水)水位季节变化大4(或3~4)(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4)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解析(1)本题考查气候。读气候资料②可知,该处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最热月均温不到20℃,一年四季温度普遍偏低,冬冷夏凉,应该是位于海拔高的青藏高原的昌都。(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读图可知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湄公河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水位季节变化大,下游最低水位应出现在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4月份。(3)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历时不同的干旱。严重的干旱会使入海径流减少,河口海浪侵蚀严重,三角洲后退;会导致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岸带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4)本题考查区际联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航运发达,资源丰富,故流域内国家和地区可在旅游、航运、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合作。流域内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从安全、环保等角度回答。微专题二南亚 图说地理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a①印度洋,b②阿拉伯海,c③孟加拉湾。(3)国家位置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④印度,B⑤巴基斯坦,C尼泊尔,D不丹。(4)重要性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2.地形与河流(1)三大地形区方位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北部⑥喜马拉雅山地海拔高,在1000m以上,地势落差大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海拔低,在200m以下,地势低平南部⑦德干高原海拔较高,上部平坦开阔(2)三条河流:印度河、⑧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3.气候类型及分布(1)三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⑨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⑩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北移转向的 东南信风影响。(3)降水分布不均:(7),(1):时间分布夏季月多冬季月少空间分布沿海、迎风坡多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地理位置的影响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素能提升(2)地形地势的影响南亚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3)气候特点的影响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4)河流状况的影响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有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特别提醒南亚国家中,孟加拉国的洪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原因(1)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2)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3)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Ⅰ为某区域略图。图Ⅱ为图Ⅰ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典题精练图Ⅰ图Ⅱ材料二图Ⅰ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Ⅰ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1)图Ⅰ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2)图Ⅰ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8分)(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答案(1)青稞(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高山草甸带亚热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二讲 世界重要地区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8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