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指导意见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时空定位线索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线索1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两教的精神,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线索归纳考点一宋明理学第29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呈现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背景(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3)唐朝:奉行①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②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考点一宋明理学必备知识微点拓展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重生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2.内容代表哲学观认识论 程朱理学二程(1)③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朱熹(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强调“④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⑤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地位(1)程朱理学成为⑦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4.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⑧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构图解史宋明理学 构图解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探究点一宋明理学的主张、特点【史料实证】史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史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合作探究史料三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读史提示(1)史料一阐述了“二程”的儒学主张,解读时注意紧扣史料信息概括。史料说明“二程”主张万事万物来源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2)史料二主要阐释了心学理论。史料说明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3)史料三主要论述了理学的特点。史料认为理学家们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改造了儒学,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提示方式:“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根据史料三,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提示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借鉴佛道的思想;复兴儒学的需要(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史论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特点(1)儒学思想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思想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具有的思辨性。传统的儒学思想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借鉴、吸收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点二程朱理学的影响及评价【史料实证】史料一下面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摘编自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读史提示(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史料体现了宋明理学对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史料说明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运用天理论证封建伦理道德合法性,说明了宋明理学从“存天理,灭人欲”的角度加强了专制统治。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1.(2018天津文综)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考点集训B答案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答案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人都有良知”。由材料“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知④符合题意。重建儒学信仰的是南宋陆九渊,“无私则无心”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3.(2017江苏单科)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答案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1.背景(1)经济: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碍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4)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必备知识2.代表人物及主张主要思想作用李贽a.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a.揭露②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以“③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d.工商皆本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主要思想作用顾炎武a.提出“④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a.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c.事物是可以认识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解历史李贽的思想 3.影响(1)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误区警示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构图解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探究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史料实证】史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史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合作探究史料三百余年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曰从事于圣人,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亭林文集》史料四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船山思问录》读史提示(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的思想主张。史料说明李贽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盲从孔子。(2)史料二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史料表明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抨击了君主专制。(3)史料三体现了顾炎武的主张。史料表明顾炎武主张强调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4)史料四反映了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史料表明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主张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问题思考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的本质。提示李贽的反正统意识,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这些思想的本质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真务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