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五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第五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1945.8—1949.10)本章历史线索第一阶段1945.8—1946.6过渡阶段中共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阶段第二阶段1946.6—1947.6.30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5.20第二条战线正式形成第三阶段1947.6.30—1948.8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947.10民盟被宣布为非法第三条道路破产第四阶段1948.9—1949.10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歼敌154万1949.3.2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9新政协会议召开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1、国际形势特点(1)国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营垒力量削弱,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得到了发展。(2)战后国际形势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成了美苏两大强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国际斗争新格局。2、国内形势国内阶级力量和阶级关系亦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中间力量大大发展,国民党妄图独霸抗战胜利果实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已上升为全国的主要矛盾。(二)、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1945.8.25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鲜明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2、重庆谈判谈判的焦点:解放区的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经43天谈判,1945.10.10,国共谈判代表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3、政治协商会议停战协定的签订1946.1.101946.1.10政协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人,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盟9人,社会贤达9人,青年党5人。代表了当时中国左、中、右三种势力、三种政治主张、三种政治道路的斗争和较量。政治会议围绕五个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焦点问题仍然是军队问题和解放区政权问题。军队问题没有实质解决。解放区政权问题,由确定省为地方自治之最高单位,得制定省宪,保护了解放区政权。国民党:先军队国家化再实行国家民主化中共:先国家民主化后军队国家化政协会议的意义重庆谈判蒋介石与毛泽东毛泽东赴重庆时在延安机场向群众挥手告别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叶挺(三)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中国共产党巩固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的措施1、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部署内战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部署,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准备(1)确定军事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确立。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争取东北的重要性:东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北在经济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东北是蒋统治薄弱的地方。(2)加强解放区的组织领导(3)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方针(1)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形势标志:1946.6.26出动20余万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战争开始时形势十分严重:敌强我弱(2)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指导思想第一,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第二,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第三,毛泽东提出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正确认识这场战争的理论依据。(3)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2、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中原突围七战七捷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第一年战绩:歼敌112万人由430万人降为373万,人民解放军由130万人增至195万人。3、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主攻方向是大别山第一,战略地位重要。东摄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北制中原,象一把利剑插入敌人心脏。第二,敌人防守薄弱。第三,群众基础好。为了实现跃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中央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1947.6.30,刘邓大军主力五个纵队(增至7个纵队)共13万人在鲁西南的濮县至东阿之间三百里宽的地段上,突然发起渡河作战,一举突破敌人自恃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于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至12月,已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完成了战略展开。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8月下旬,陈谢太岳兵团两个纵队一个军,于晋东南强渡黄河,向豫西挺进。建立40多县的民主政权、完成孤立豫西重镇洛阳、威逼潼关。8月,陈粟大军华野8个纵队,进军鲁西南,孤立敌重镇开封、郑州。我三军摆开倒“品”字形阵势,迫使敌人处于全面被动挨打的局面。(2)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特点和意义特点:第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转入进攻。第二,战略进攻无后方。第三,内线配合外线作战。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4、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扩大1、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1)经济危机中美商约的签订与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国统区的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2)政治危机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非国大。1946.11.15,非法“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任务是制定宪法,又称制宪国大。关闭和谈之门。在国统区制造白色恐怖,李、闻惨案的发生。2、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扩大1946年北平学生抗击美军暴行的斗争。(蒋管区)国统区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的兴起。5.20运动,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蒋介石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意志如钢铁的共产党员江竹筠3、第三条道路破产,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在抗战胜利前后再次幻想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但蒋介石不允许。1947.10.27,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该盟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1947.11.6,民盟总部被迫宣布停止活动,即日解散。中共帮助民盟等克服中间路线的错误。1948.1沈均儒等民盟领导人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宣告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重新制定了民盟的政治路线,决心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而斗争。1948.4.30,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协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从8月起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陆续进入解放区,与中共合作建国。1949.1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明确表示接受中共领导。这表明中间派别已放弃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接受了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和正确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召开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图为董必武在欢迎大会上致词。(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5.4,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标志中共土地政策由抗日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向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转变。1947.7—9,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部队进行以诉苦三查为内容的整军运动,以调动官兵积极性。2、中共中央12月会议,“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1)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3)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纲领。(4)提出了土改方针和基本原则十二月会议后继续纠正左的错误土地改革3、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思想理论问题(1)毛泽东论述了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意义。(2)阐明了党的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的关系。(3)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领导的必要的基本条件。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一)战略决战的胜利1、党中央关于战略决战的正确决策(1)战略决战前的形势:第一,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新变化。第二,从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形势看,也是日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2)正确选择决战的初战方向:敌对于东北是撤是守,正举棋不定;东北对我有利;东北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2、战略决战的胜利决战序幕:济南战役(1)辽沈战役歼敌47万,我军已有300万,敌290万,我军第一次从质量数量上均超过敌人(2)淮海战役歼敌55万(3)平津战役(二)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1、中共粉碎美蒋反动派新和平阴谋的斗争(1)国统区经济总崩溃(2)蒋求和(3)我针锋相对斗争A.毛泽东49年元旦,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B.49.1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八项和平谈判的条件(4)49.4.1北平和谈开始,4.20,李宗仁拒绝签字,和平阴谋破产。2、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4.23解放南京彭德怀司令员在向部队作战斗动员报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华北人民热烈欢迎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解放军正强渡长江解放南京(三)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三种建国主张的分析(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一届政协49.9.213、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1949年7月5日毛泽东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文标题:第五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9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