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二文学作品阅读第1讲理清思路分析标题[2019·天津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1.[改编]围绕刺绣,结合文章②~⑦段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考点:理清文章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3)[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思路。观察题干和表格,明确答题内容和范围,需要概括的是“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答题范围在第②~⑦段。表格已经给出了具体的人生阶段,我们只要在第②到⑦段中找到相应的人生阶段,概括“我”和母亲之间的事就可以了。“稍微大一点”在第③~④段,母亲教“我”女红,“我”学不好,选择放弃,母亲也不勉强。“结了婚”在第⑤段,母亲坚持刺绣,不理“我”让她享清福的劝说,让“我”不解、恼火。“后来去谋生”在第⑥~⑦段,远行前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在翻看时理解了母亲。据此概括即可。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答案]“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赏析词语题,首先应判断词语的词性,写出该词语直接写出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品质等,然后进一步写出这样写表现出的人物的性格、形象等。“捏着”是一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是一个形容词,形容的是态度,写出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与坚持,结合整句话,这两个词共同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沉稳专注与心灵手巧,但同时从“我”这个女儿的角度来看,又包含着对母亲的疼惜。据此概括即可。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4分)【考点:分析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答案]“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解析]回答时注意不仅要答出表层含义,更要挖掘其深层含义。“刺绣时光”的表层含义有两点,分别从母亲和“我”的角度概括。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总结出“刺绣时光”的深层含义,即“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具体阐释即可。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第②段中作者引用罗隐的诗句是为了说明刺绣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从而引出下文“我”却没有掌握这项技能。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表明“我”并没有拿起银针,而是以笔代银针。故选AC。技法精讲考点一理清文章思路【常见题型】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3.文章的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答题思路】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标题。如果全文始终围绕标题来写,标题用语贯穿文章始终,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2)看写作对象。有的文章会始终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写,如《紫藤萝瀑布》,“紫藤萝”便是文章的线索。(3)看地点变换。有的往往以作者的视线或游人的行踪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看时间变换。有些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或安排材料的。(5)看中心事件。有些文章始终围绕着某一矛盾来写,这一矛盾就是文章的线索。(6)看感情线索。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其中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就是以感情为线索。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1)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2)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3.从标志词入手(1)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2)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3)抓住特殊词语。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4.从关键句入手(1)每一段段首或段末的关键句、中心句。(2)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暗示行文思路。(3)议论句、抒情句。记叙文中的这类句子往往很重要。5.从内容入手(1)抓住情节转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起因—经过—结果)。(2)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如“不解”“喜欢”“误解”等。(3)抓住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角度的变化。【考点专练】《满分训练》第一题1小题、第二题1小题,第八题1小题、第十题1小题。考点二分析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以“……”为题,有什么妙处(特点)?4.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5.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答题思路】题型1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要内容(情节)有关的浅层意义;“深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旨、文中人物或作者情感乃至挖掘出的比喻或象征义等深层意义。1.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分析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理解双关义。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4.把握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就以挺拔坚毅的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白杨礼赞》。【小贴士】解答时,要注意若标题用了比喻,则需写出本义和比喻义;若用了双关,则需写出由浅到深的多层含义;若有象征意义,则需写出本义和象征义。题型2分析标题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目的五个方面全面分析。1.(内容)概括了文章内容;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交代了时间、地点等。2.(结构)是文章的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3.(主旨)暗示了文章主旨,点明主旨,使主题得以突显。4.(手法)运用了某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比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人深思。题型3分析标题的妙处分析标题的妙处,可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入手。题型4是否可以更换为其他标题能或否。结合标题的五个方面的作用具体比较分析原标题或替换标题有什么不同。题型5拟写标题1.标题应具备的要点(1)要能体现文章标题的特点:简洁、优美、概括性强、引发阅读兴趣等。(2)要充分考虑记叙文标题的作用。(3)要紧贴文章的内容或主题。(4)选取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地点,作为线索的事物、景物、人物,乃至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短语、词句等做标题。2.标题拟写方法(1)提取式。即直接从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或句子作标题。(2)点明式。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3)归纳式(中心式)。即将文章主旨(中心)高度概括,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考点专练】《满分训练》第一题4小题、第四题5小题、第六题4小题、第十题3小题、第十一题3小题、第十三题5小题。第2讲概括内容把握主旨[2019·河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母亲梳头发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
本文标题:(全国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12 文学作品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9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