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柳州专版第三部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知识梳理考点一“一五”计划的实施1.背景(1)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能。(2)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体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实施:1953年,我国借鉴的经验,开始实行,到1957年提前完成。3.基本目标: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苏联“一五”计划重工业考点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一些现代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初步建立,工业布局也有所改善。2.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全国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3.意义: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奠定了基础,为以后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拓展延伸】1.“一五”计划的实施借鉴了苏联的经验。2.易错易混点:“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识梳理考点一三大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工业化的需求。2.过程:1953年,我国开始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4.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改造形式①农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发展为全行业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社会主义公有制公私合营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国家的主体经济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1956公有制社会主义【拓展延伸】1.1949年-1956年是过渡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3.启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正确认识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知识梳理考点一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国际形势:以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外交成果:第一次建交高潮(1)政府在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新中国与苏联、印度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苏联17考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过程:(1)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2)1954年,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1)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三步入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日内瓦会议(1)召开: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2)意义:中国政府首次以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做出积极贡献。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召开: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2)我国贡献:提出了“”的方针,促进大会圆满成功。(3)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②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五大国之一1955万隆周恩来求同存异【拓展延伸】1.新中国外交上取得成就的启示(1)主权独立是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2)外交为国家的内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内政的延伸。2.易错易混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2)不同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了大会圆满成功。单元核心总结
本文标题:(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八下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02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1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