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析不宜过分渲染学生的心理问题
浅析不宜过分渲染学生的心理问题[论文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个人状态的好坏决定着他的成绩,而他们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们的状态。中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应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章拟从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学校如何对待学生心理问题提一些建议。[论文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现代的中学生是在应试的环境中成长的,按理说经过无数次考试的洗礼,在应对挫折的时候是应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但是,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将学生的心理教育纳入了正常的教育课程中,这很有必要。但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如何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度较难把握,往往过分渲染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媒体在分析报道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也把问题归因于心理问题。这是不科学的,结果是老师越讲心理问题学生就越想心理问题,学生越想心理问题就越有心理问题。我们假如能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有的放矢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心理问题是比较容易理顺的。一、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一)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情感问题,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人思想的成长过程按“乖乖——叛逆——交流依赖——独立”的模式发展,在这个模式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是叛逆阶段,而这阶段刚好是在中学阶段,尤其是13—16岁年龄段,表现特征为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有能力解决一切事情,把所有的忠告都说成是啰嗦;17—20岁年龄段,爱情的问题又困扰着他们,表现为特别专注于自己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是人成长过程中自然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这种情况。(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问题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学习过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习的压力大,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外部环境对人产生的压力到达临界时,人就会寻找机会发泄,如果压力长期在临界的状态下而得不到发泄,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想着怎样保持成绩,不让别人超过自己,学习相对落后的,考虑着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另外,每个人都会有心中的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又往往略高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当理想与学习成绩的现实发生矛盾时,学生心理是焦虑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症状轻者是失眠,重者造成神经衰弱,甚至导致神经混乱。(三)人际关系紧张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又一原因现代的中学生都是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生活在中国人民逐步富裕的年代,他们没有经历大风大浪,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私有经济、私人财产逐步被社会承认,在社会经济体制、社会观念正逐步成熟的过程中,现代的中学生尚未认识到多元化经济体制并存的重要性,更多地强调个人、个体利益;另外,现代的中学生是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是得到别人的爱,唯我的观念在头脑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在对他们进行的情感调查中,80%的独生子女都想要哥哥或姐姐,理由是不会照顾弟弟妹妹,这说明现代的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责任感,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引起同学之间关系的紧张,久而久之,不正常的同学关系就会影响心理的健康,造成心理问题。其实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了解造成学生紧张心理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有的放矢。二、学校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根本没有什么心理问题,是我们过分强调心理问题后才有心理问题的。这种观点虽然是比较激进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不深,但是这个观点却说明了心理问题的出现是由外界环境诱导的问题。其实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是交织在一起,很难清晰地说是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抽丝剥茧,深入细致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果。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反对过分地渲染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大张旗鼓地宣传、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我们认为只要不是危害社会、危害他人,问题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慎之又慎。(一)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则是“谁有问题解决谁的问题”心理问题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它是通过一些外在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心理暗示强于情感控制时,人都有排泄情绪的强烈冲动,但是,行为主体不会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所以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时,必须在安静的场合进行,千万不能在公众场合谈论行为主体的心理问题,更不能将个别的心理问题想当然地扩大化;鼓励学生主动找老师沟通,不提倡老师主动找学生,除非学生已经作出了情感控制不了的行为,学生找老师沟通时,要鼓励学生坦陈意见,在学生表述意见的时候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表述的内容,先认同学生的情感方向,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后再做适当的点拨。设立心理辅导室也应考虑在偏僻的地方,布置要朴素典雅,设立心理辅导室是为了方便学生,但是,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做好由学生选择时间、地点,不一定在心理辅导室,这样学生才能彻底放松心理戒备,配合老师做好工作。(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能否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是学生是否具有健康心理的标志,任何人都有心理问题,关键是对待问题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可化解心中的郁闷,排泄心中的不快,精神饱满地学习。如果将心理问题扩大化,不采取积极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心理问题就可能由小变大,最终造成不可预料、不可挽回的局势。学生常常因为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等问题而造成紧张的心理,导致睡眠状况不佳,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失眠。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的质量,学生常常是问题已经解决了,失眠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不是病理性的失眠都属于正常的,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只要第二天感到精神饱满,即使只睡5个小时也是正常的,另外,睡眠时间是可以弥补的,晚上睡不够,白天还可以补睡,大可不必把失眠当成心理负担;还有一些学生有学习不专心的情况,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不专心的原因,告诉学生劳累性的学习不专心也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情感由单纯变为复杂,高中生想谈恋爱、谈异性是人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不要把这个问题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应该将这个问题放任自流,而应该用理智来控制它。总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态来消化心理问题。(三)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缓解学习紧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制定学习目标是导引学习行为的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就意味着学习的成功,所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将终极学习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让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要将终极目标分解到每个学习阶段,甚至到学习内容的每个章节,从端正学习态度入手,规范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每天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应该享受放松心情,就应该抽出时间来看看课外读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总之,老师要让学生懂得,除了时间以外,提高学习效率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心理发育、心理变化是很复杂的,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要千方百计取得学生的信任,深入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学生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轻松平和中度过心理发育的危险期。
本文标题:浅析不宜过分渲染学生的心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2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