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政治(江苏省专用)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江苏单科,23,2分)“犁”的古文字如下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解读古文字“犁”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文字“犁”中有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充分凸显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和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7江苏单科,19,2分,难度系数: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故选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选。D夸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应排除。方法技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高频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试题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关键词有交流、融合、融汇、借鉴、吸收等。3.(2015江苏单科,21,2分,正答率:84.40%)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错。“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的说法否认了民族文化的个性,故④错。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审题技巧解答本题,要注意试题情境突出的三个关键词“源自”“融合”“结合” 4.[2018江苏单科,34(1),6分,难度系数:中]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本题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中华文化自身的特征与魅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习俗等角度分析。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5.[2015江苏单科,37(1),6分,难度系数:0.379]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题型为意义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题,应结合汉字的作用,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推动文化创新、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方面阐释意义。疑难突破本题以汉字“法”字的来源和写法的演变为切入点,设问的关键词是处理关系的意义,难度较大。解题路径是依据“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找出侧重点,并链接课本知识,最后思考意义。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侧重点课本链接侧重于汉字形体简化→从汉字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入手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侧重于汉字理据保留→从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与民族性入手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并重→从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入手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据此完成下题。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6.(2019课标Ⅲ,20,4分)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培育和保护为依托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表明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①正确。品牌的认定有利于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但不能决定老字号的传承,②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也会变化发展,③错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④正确。7.(2019北京文综,25,4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答案D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食物承载的文化为依托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发展,A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B错误。材料不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与题意不符。炸酱面、豆花、羊肉泡馍都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说明D符合题意。8.(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正确切题。“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体现了④。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对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排除③。9.(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10.(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A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选B。11.(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A项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只是影响文化的因素。B项中中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材料中没有“冲突”之说,故舍弃。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12.[2019浙江4月选考,38(1),4分]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