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1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1所示)图2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2所示)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图3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3所示)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图4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按照图4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4所示)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5所示。图5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①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②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等。(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注意事项(1)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3)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4)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个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5)若利用斜槽进行实验,入射球质量m1要大于被碰球质量m2,即m1m2,防止碰后m1被反弹,且两球半径r1=r2=r。热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例1】(2019·兴化五校联考)如图6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1)(多选)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_______。A.轨道是光滑的B.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C.碰撞的瞬间m1和m2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D.每次m1都要从同一高度静止滚下(2)入射小球m1与被碰小球m2直径相同,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________m2。(3)(多选)实验时,小球的落点分别如图7的M、N、P点,应该比较下列哪两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相等,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________。(4)在做此实验时,若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7所示。假设碰撞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m1∶m2=________。A.m1·OP——B.m1·OM——C.m1·ON——D.m1·OM——+m2·ON——E.m1·OP——+m2·ON——F.m1·OM——+m2·OP——解析(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A项错误;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B项正确;为保证两球发生对心正碰,碰撞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碰撞的瞬间m1和m2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故C项正确;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D项正确。(2)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m1大于m2。答案(1)BCD(2)大于(3)AD(4)4∶1(3)两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1v1=m1v1′+m2v2′,两边同时乘以t得m1v1t=m1v1′t+m2v2′t,m1OP——=m1OM——+m2ON——,因此比较A、D两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相等,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由(3)可知,如果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1OP——=m1OM——+m2ON——,代入数据求得m1∶m2=4∶1。图8热点二数据处理与分析【例2】现利用图8(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解析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式中Δ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Δt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A,则v=ΔsΔt①ΔtA=1f=0.02s②ΔtA可视为很短。设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v0=2.00m/s③v1=0.970m/s④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2=2.86m/s⑥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则p=m1v0⑦p′=m1v1+m2v2⑧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v2=dΔtB⑤δp=|p-p′p|×100%⑨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δp=1.7%5%⑩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见解析热点三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例3】如图9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图9(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m2和立柱高h、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2)1小球从A处下摆和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m1g(a-h)=12m1v21m1g(b-h)=12m1v22所以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1v1=m2v3+m1v2,解之得v1=2g(a-h),v2=2g(b-h)碰撞后小球2做平抛运动,t=2(H+h)g,所以2球碰后的速度v3=xt=c2(H+h)g整理得2m1a-h=2m1b-h+m2cH+h答案(1)弹性球1、2的质量m1、m2立柱高h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2)2m1a-h=2m1b-h+m2cH+h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