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1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单元综合提升内容索引单元知识结构纵横线索归纳主观大题导练单元知识结构纵横线索归纳专题一美苏争霸的过程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美国占优势(1)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2)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2)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美国同中国建交。3.第三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1)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2)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专题二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美苏实力相对下降;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专题三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关系的发展1.中美关系(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推行孤立中国的政策。(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①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2.中苏(俄)关系(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模仿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2)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3)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当前,中俄致力于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主观大题导练(2018·南通一模)(13分)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调整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大变动。鉴于严重经济危机、冷战发生和殖民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进行经济大调整,包括对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力求经济运行的有序化。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调整安排,彼此间确立较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众多的科技项目,并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一系列调整,西方经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950~1973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西方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力量对比局面。——摘编自吴必康《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变动: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主要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试答: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大调整的主要影响。(4分)指导语(1)国际格局变动指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2)经济大调整的时间限定是“二战后到70年代”,“影响”注意材料中的“生产总值”“经济格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指导语审题:小论文的主题要围绕“经济大调整”问题。答案结构:要包含论点(观点)、论据(史实)、论证(史论结合)。论点要求“明确”,没有要求“正确”,“正确”即不能史观错误,要符合唯物史观;“明确”则要求“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没有观点,要对“经济大调整”有评判性表达。如,经济大调整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大调整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经济大调整引起西方资本主义重大变化等。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是论述表达的要求,即观点要有史实支撑,结论与观点要一致。不能只列“大调整”的表现,要揭示其带来的变化。试答:(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调整”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9分)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