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模块一古代中国与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高频命题点二君主专制的演化高频命题点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高频命题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线索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线索二: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加强。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君主专制逐步加强。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从郡县制到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三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要点提炼联系区别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①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②皇帝个人专断独裁③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君主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君主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①专制君主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②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中央集权①与地方分权对立②地方政府无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1.(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有学者特别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样的体制实质上(C)A.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C.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D.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答案C材料“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表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不影响君主权力的加强,反而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力的独尊地位,C项正确;材料表明中枢机构权力集中和君权集中可以并行,并非弱化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表明中央权力的加强不会导致国家机构的分裂,D项错误。2.(2019江苏南通一模)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吏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除椽属(B)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答案B时期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使地方上有了官吏任免权,容易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威胁,B项正确。地方郡县属官的任免由谁掌握与中央财政负担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材料中“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不能证明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为寒门学子入仕提供主要途径,C项错误;地方长官自行辟除椽属与“政治生态的清明”无关,D项错误。1.(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D)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高频命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答案D材料“讨伐郑国……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表明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D项正确。“周郑交恶……射中桓王肩膀”表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A项错误;“周郑交恶”表明材料所述既不是诸侯争霸,也不是兼并战争,B、C两项错误。2.(2019江苏常州1月)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D)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周王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答案D题干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D项正确。春秋时期君主专制尚未建立,A项错误;周王直接控制的只有镐京、洛邑及其周围地区,B项错误;分封制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3.(2019江苏七市5月)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B)A.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C.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答案B题干“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表明周代等级关系复杂而且制度化,它强化了国人的角色意识,B项正确。周朝时中央集权尚未建立,A项错误;等级制度下的贵族内部也是不平等的,C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的衰落无关,D项错误。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目的巩固周朝统治确立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核心广建诸侯,拱卫王室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诸侯享有权力但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作用周朝统治得到巩固,势力范围扩大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相同点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2.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3.“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D)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2.(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的“公”是爵位,而“三公九卿制”中的“公”是官职,B项错误;“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都与材料中公、侯、伯、子所体现的“封邦建国”的本义相悖,C、D两项错误。高频命题点二君主专制的演化1.(2019江苏泰州中学期初)御史一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其职能主要是掌管国王身边之事务,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东汉光武时,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其他官员是站着讲话的。材料反映了 (D)A.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古代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高频命题点二君主专制的演化答案D材料“掌管国王身边之事务……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表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由无到有,且地位不断提高,代表的是皇权的不断加强,D项正确,B项错误;监察官员的腐败以及任用宦官监察官员,才是古代监察制度的异变,A项错误;“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东汉光武时,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其他官员是站着讲话的”表明古代监察官员并非位卑,C项错误。2.(2019江苏七市5月)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D)A.君相矛盾得到缓解B.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C.中枢权力机构完备D.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答案D唐初中书省的行政流程是: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官员的文书,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拟出各种方案,最后由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由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3.(2019江苏苏锡常镇5月)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发现:“(唐朝)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件,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然而到了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使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命令。”材料折射了 (C)A.儒家思想兴起B.封建主义兴起C.君主专制加强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C材料“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使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命令”表明古代中国君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唐朝时相对平等的关系变为明清时期的主仆关系,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儒家思想兴起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已确立,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错误。1.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时期演变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明朝(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强化)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这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削弱。(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既实行分权,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带来的弊端。3.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特点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②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③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⑤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⑥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统治者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2)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