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4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年份考点及题型分值2017年选择题:郑和下西洋;宋元时期的民族政权和阶段特征9分材料解析题:新时期外交2016年选择题:回族的形成;中国重返联合国,2分2015年选择题:对西藏的管辖;《马关条约》的签订12分材料解析题:丝绸之路及对今天的启示;玄奘西行;宋朝海外贸易发展及原因;郑和下西洋2014年选择题:《南京条约》6分材料解析题:对新疆的管辖;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国重返联合国,2013年选择题:丝绸之路16分材料解析题: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中国古代民族间的和平交流与暴力冲撞;中华文明的特点;少数民族的汉化;巴黎和会;美国遏制新中国,中国近现代外交启示;当今世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俄国抢占中国领土2012年选择题:文成公主入藏;《马关条约》,巴黎和会14分判断题:玄奘西行天竺材料解析题: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宋代鼓励海外贸易、闭关政策,郑和下西洋;海洋问题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唐朝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民族拥戴,被尊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之间的关系,唐蕃“和同为一家”宋朝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订立澶渊之盟,保持了长时间和平11世纪,北宋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议和,边境贸易兴盛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灭北宋,岳飞抗金,南宋与金议和,形成对峙局面元朝蒙古族建立,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西藏: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启示(1)友好交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2)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兴盛富强(3)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二、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藏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西藏,设立西藏自治区)新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包括新疆)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过夷洲(今台湾)。②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④康熙帝时(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⑤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②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台湾。③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这也是今天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台湾两次回归,①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②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台湾主权三、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期史实西汉开通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宋朝宋朝政府在广州、泉州等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大都的繁荣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民族英雄戚继光荡平倭寇清朝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派兵在雅克萨打败沙俄军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交往变为闭关锁国四、中国近现代外交阶段时期事件/政策概况/影响中国近代1840~1901年列强侵华列强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严重1919~1945年巴黎和会列强无视中国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的签订,实际上使中国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中国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际,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为维护世界和平增添了一支有力的力量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接着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美建交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洗雪了百年国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01年加入世贸,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地区间的经贸联系特点近代外交:屈辱外交;现代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因近代屈辱外交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外交成就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五、中美、中日、中俄关系中美关系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一战后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迫使中国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美关系现代敌对时期1949~1971年,美国实行敌视政策,拒绝与中国建交20世纪70年代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建交后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但也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台湾问题是双方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90年代1999年3~6月,发动科索沃战争,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中日关系近代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抗日战争时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20世纪70年代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至今建交后,双方进行友好交往,但也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问题分析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日本否认、美化侵华战争(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台湾问题;领土问题(钓鱼岛主权问题)建议:(1)日本必须正视侵华历史,总结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和平,共同发展(2)中国大力发展经济,走和平发展之路;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勿忘国耻,开拓未来;青少年要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俄关系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月革命后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失败现代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第一个与中国建交“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建立多个大型项目苏联解体后,中俄保持了正常关系新形势下,中俄两国保持多方面的互助合作,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例1】[2017·菏泽,22题,10分]阅读以下中国近现代外交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春,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对话:……李:“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此战后之约,不是平常谈判。”……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等(1)除割台湾外,请你再写出材料一涉及条约的任意一条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材料二抗战爆发初期,中国政府向美英等国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遭到婉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日益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再次提出废约,得到美英等国同意,并进入具体谈判实施阶段。同时,中国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也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刮目相看。到1943年上半年,中国近代以来形成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被打破,中国的废约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摘编自学习啦[历史学]网站(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1982年9月,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中邓小平与材料一中李鸿章的外交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持这一外交态度的底气何在?材料四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国家元首,130多国的1500位代表共襄盛会。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总结了四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路线图,阐明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立场和推动措施。这是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标志着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4)阅读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思路点拨】第(1)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第(3)题,由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和李鸿章一强、一弱的态度,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而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独立,国家衰弱。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提取答案。【答案】(1)内容: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原因: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的重要性;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精神(或中国战场日益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让世界人民对中
本文标题:(菏泽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4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0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