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重庆谈判2016年考查考点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016年考查易错提示►转战陕北是解放军的战略防御,不是撤退,更不是进攻;揭开战略进攻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考点3战略大决战2013、2014、2015年考查1.三大战役关联拓展►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抓住战机,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各个战役之间、各个战役阶段之间,有机联系,互为承接;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同时进行;深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等。2.渡江战役关联拓展►1.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进程代表事件意义、影响谋求和平重庆谈判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扩大了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影响内战爆发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防御取得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乘胜追击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总结启示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支持,最终由弱变强,取得最后胜利;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中国政局,合则有利于民族兴旺和稳定,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2.梳理国共关系得到的认识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①“合则两利”:(1)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②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则两伤”: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形成了十年内战的局面;②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六年真题全练【命题解读】本主题内容虽少,但河北中考却以非选择题形式多次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等。因此预计2018年中考将会对三大战役有所侧重,或者是结合全新材料解读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等。1.[2016·河北,13题,2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D)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国统区人民开始厌倦战争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1.D从材料内容来看,作者是从国民党的角度判断当时的战争形势,“转折点”对应的是“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该“问题”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因此正确答案是D。3.[2014·河北,28题,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入不敷出。(意思相近即可)(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抗战或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意思相近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意思相近即可)3.解析:本题通过描述清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物价飞涨的史实,旨在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第(1)题,主要问题“收支特征”,通过对比即可得出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入不敷出。第(2)题,抓住两处有效信息即“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便可得出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第(3)题,将材料一中“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和材料二中“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两处信息进行归纳,即可得出共同影响。答案:(1)入不敷出。(意思相近即可)(2)抗战或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意思相近即可)(3)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意思相近即可)(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4.解析: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和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史实。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产阶级利益表现出了热忱关切的态度”等可概括出答案。第(2)题,注意设问是“自身原因”,然后抓住材料二中“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即可概括出四点。第(3)题,注意问题中“共同原因”,结合材料一中“对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积极的反映”和材料二中“同……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加以综合,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资产阶级。(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1.D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国民党军队虽占领,但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且维持这些城市又消耗了国民党的部分军队,这就导致他们一线的机动兵力的不足,进而出现了陷入被动的局面。故答案为D。猜押预测►1.至1947年1月,全国解放战争已进行8个月,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占领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却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117个旅锐减为85个旅。这一现象说明了(D)A.解放战争全面爆发B.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命令国民党进行重点进攻的结果C.敌人武装力量的衰弱导致了失败D.敌人深入我解放区,兵力分散,在全国战场陷于被动局面3.[2018·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内战)一方失掉了中央政权,跑到孤岛上去,不甘心,天天叫嚷反攻大陆;另一方虽赢得了政权,但台海两岸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材料二抗战胜利后,中国是战胜国,还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美国是中国的战时盟友。可由于内战爆发,中美关系急剧恶化,昔日的盟友美国变成了中国长期的敌人。中国反而成为二战后美国长期竭力遏制的对象,国际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中国内战给了日本摆脱战败地位、重新崛起的历史机遇。日本借战后美国遏制中国的机会,赢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植而崛起;日本还充分利用两岸之间的关系,成功摆脱了对中国的巨额战争赔款。材料三二战后美国从战时轨道转入和平建设轨道,军费开支从1945年的860亿美元下降到1946年的130亿美元,日本也从穷兵黩武走上和平建设轨道。法国1947年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英国是1948年完成恢复。此时的中国,工厂倒闭率在80%左右;农业下降25%,20%~40%的农田变为荒地。——以上材料选自2010年11月《历史教学》“历史的反差与反思”一文请回答:(1)请用一句话总结材料一的观点。内战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分裂。(言之有理即可)(2)材料二论述了内战带给中华民族怎样的影响?文中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材料从国际角度分析了内战使中华民族丧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分别从中美关系恶化,美国遏制中国和日本利用中国内战的机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反差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中国爆发内战时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灾难;应避免战争的爆发等。3.(1)内战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分裂。(言之有理即可)(2)材料从国际角度分析了内战使中华民族丧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分别从中美关系恶化,美国遏制中国和日本利用中国内战的机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3)中国爆发内战时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灾难;应避免战争的爆发等。
本文标题:(河北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5 人民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3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