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课时机械运动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考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1)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①、②和③。(2)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要使用磨损的刻度线。(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④,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⑤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由⑥和⑦组成。(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结果小数位应相同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垂直分度值数值单位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续表)长度单位的换算常见长度估测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吃饭用的筷子的长度约为0.2m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续表)时间测量及单位换算停表读数:小盘表针(分针)转一圈是15min,大盘表针(秒针)转一圈是30s,当分针过半时,秒针在原来读数的基础上加30s。如图所示的示数为⑧min⑨s常见时间估测脉搏跳动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1s;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普通中学生百米成绩约为15s;一块橡皮从课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约为0.5s236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考点二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⑩的。若选择加油机A为参照物,则战斗机B是⑪的;若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则战斗机B是⑫的不同静止运动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考点三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⑬;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⑭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⑮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⑯之比叫速度公式v=⑰;变形式:s=⑱,t=⑲单位1m/s=⑳km/h,1km/h=㉑m/s;m/skm/h路程时间路程时间𝒔𝒕vt𝒔𝒗3.6𝟏𝟑.𝟔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续表)常见速度值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㉒的直线运动,其v-t、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变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发生㉓的直线运动,图中0~40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㉔m/s不变变化30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探究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2018·瑶海区一模]在图5-1中,圆筒的直径d为cm,停表的读数为s。图5-11.00228.5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探究二运动的描述与速度的计算2.[2019·合肥一模]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m/s,若二者在公路上同时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羚羊向(选填“东”或“西”)运动。[答案]东[解析]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20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m/s,所以汽车的速度快;汽车和羚羊在公路上同时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汽车的速度快,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羚羊向东运动。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3.[2019·蒙城一模]合肥地铁1号线是安徽省的首条地铁线路,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首期运营的线路长24.58km,运营平均速度40km/h,若以此速跑完全程,需min,若以行驶的地铁为参照物,站台上的广告牌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36.87运动[解析]地铁的运行时间t=𝑠𝑣=24.58km40km/h=0.6145h=36.87min。若以行驶的地铁为参照物,站台上的广告牌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广告牌是运动的。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4.[2018·瑶海区一模]2017年4月9日“2017徐州国际马拉松竞赛”在徐州开展,其中设置了全长7500m的迷你马拉松赛,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在跑步途中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他是以为参照物的。小明跑完全程用了1.5h,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km/h。[答案]自己5[解析]小明跑步途中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他以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𝑠𝑡=7.5km1.5h=5km/h。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探究三s-t、v-t图像的理解及计算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5-2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5~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图5-2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答案]A[解析]由图像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𝑠𝑡=2m5s=0.4m/s,A正确。由图像可知,0~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6m,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1=𝑠1𝑡1=6m7s≈0.86m/s,B错误。由图像可知,在2~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状态,C错误。在5~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4m,D错误。研读教材夯实基础考向探究逐个击破6.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5-3所示。在第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答案]20[解析]由题图可知,第3s时甲车的速度v甲=𝑠甲𝑡=90m3s=30m/s,乙车的速度v乙=𝑠乙𝑡=30m3s=10m/s,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Δv=v甲-v乙=30m/s-10m/s=20m/s。图5-3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知识点一位移1.位移的概念:做机械运动的物体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大小只跟运动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所经历的实际路径无关;路程大小跟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有关。如图5-4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其位移的大小是4R,通过的路程是2πR。图5-4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针对训练|孙明在操场上绕着400m跑道练习长跑,他出发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了4min,则孙明在这4min内跑过的路程是m,他的位移大小为m。12000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知识点二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若用Δv表示速度在时间间隔Δt内发生的变化,则有a=,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𝛥𝑣𝛥𝑡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针对训练|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m/s。(2)若(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答案][解析](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vt-v0=6m/s-2m/s=4m/s。(2)物体的加速度a=Δ𝑣𝑡=4m/s5s=0.8m/s2。(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Δ𝑣𝑡。(1)4(2)0.8(3)Δ𝑣𝑡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知识点三v-t图像的分析与理解v-t图像(1)在v-t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v-t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2)图5-5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其函数关系式为v=v0,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物体在一段时间(t0)内走过的路程(s0)满足关系式s0=v0t0,在图甲中为阴影矩形的面积。图乙是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其函数关系式为vt=v0+at0,位移(s0)与时间(t0)的函数关系式为s0=v0t0+,在图像中s0为阴影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12a𝑡02甲乙图5-5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针对训练|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6A所示,在t0时刻该图像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现在有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通过的路程。图5-6路程小于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2.如图5-7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像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地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m,在6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m。图5-7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答案]220100[解析]题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等于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0~20s内小明做加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为s1=12×20s×2m/s=20m;20~60s内小明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2=40s×2m/s=80m;在6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s=s1+s2=20m+80m=100m。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突破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v=。2.实验主要器材:小车、斜面(作用: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目的是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小误差)、刻度尺(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注意:测量时要“头对头”“尾对尾”)、停表(作用:测量时间)、金属片(作用: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𝑠𝑡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据v=计算小车各段的平均速度,并绘出实验数据曲线图,通过小车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𝑠𝑡项目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全程上半段下半段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4.测量下半段(或任意一段)路程的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或除顶端外的任意一起点)由静止释放,因为小车运动到中点(或除顶端外的任意一点)时的速度不为零。5.小车下滑过程中(不计摩擦)能量的转化情况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6.误差分析:①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大,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小;②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在顶端,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小,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大。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例小明利用如图5-8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时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2)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实验中便于测量。图5-8v=𝒔𝒕小车运动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例小明利用如图5-8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时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3)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3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最后一空保留三位小数)(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填“大”或“小”)。图5-840.00.133小初高衔接拓展提升实验突破能力提升例小明利用如图5-8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时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5)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上半程AB段的
本文标题:(安徽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一篇 教材梳理 第05课时 机械运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9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