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二十一方格紙法and635二十一方格紙法•利用一張被分成二十一個方格的紙(橫軸三格縱軸七格,如圖所示),•一人分一張紙,並多出一張,將多出來的那一張放在桌子中央,讓每個人都可以拿得到。•每個人在紙上的頭三格裡寫下三個想法後,將紙放在中央,•然後再拿另外一張紙,再寫三個想法在紙上的頭三格空格裡。•一種想法只能寫一次,不必在每張紙上都寫下相同的想法。腦力書寫紙張格式二十一方格紙法•這樣的過程繼續下去直到每一個人都擠不出任何的想法為止。•當然可以多準備幾張白紙,如果產出的想法很多的時候。•當想法的產出速度減緩時,每個人可以瀏覽先前的想法並做聯想,以產出新的想法與方向。•在填滿所有空格之後,譬如說這個團體有四個人,就可以輕易的產出21×4=84個想法,多麼的驚人!二十一方格紙法•當然產出的想法必須經過篩選才能成為有用且具價值的資訊,所以接下來每一個人在每張紙上投五或三票,可以都投不同的想法,也可以都投同一個想法,非常的自由。•投好票之後,將這張紙遞給下一個人,直到每一個人都在每一張紙上投完票為止。•接著把得票最多的幾個想法,按照方格一個一個剪下來,鋪在桌上,再歸類成幾個大類,在串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某些構想慢慢浮現,最後再將這些方格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做為鋪成設計方案的開始。輪流卡法•這是由奧克拉荷馬大學傳播學教授亞瑟梵岡迪博士所提出的一種更簡單的腦力書寫法。每個人發一疊索引卡,自己在索引卡上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傳給下一個人累積補充想法,而下一個人就針對前面一個人的想法加入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一直繼續,直到大家都腸枯思竭為止。而這些卡片就呈現出一種想法流動的軌跡,可以刺激下一個人產生新的想法與方向。所產生的新想法與方向,當然可以利用前述二十一方格紙法中的投票與串結來導引進一步發展的開始。•輪流卡法與二十一方格紙法,不同僅是在每一次每一人所提供的主意數量多寡罷了,當然端視參與者的程度與時間的長短來選取適當的方法。壁報題辭法•壁報題辭法的產生靈感,來自於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歡在庭臺樓閣上題詩唱和,或觸景生情而創作。•壁報題辭法也就是將這種雅緻與腦力激盪法結合,化詩意為主意。此法早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巴泰爾思想庫已所採用。•其法就是每個人將自己的意見寫在大字報並貼在牆上,讓參與者就像在畫廊裡看畫一般地瀏覽,所以又稱之為畫廊法(GalleryMethod)。壁報題辭法•其程序是首先將五至七人分成一個小組,再將問題事先發給參與者,以便在會前深思熟慮。•接著小組討論並界定清楚問題以確定對問題的了解。再每個人發給一張大的佈告紙及一枝粗筆,顏色要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在約二十分鐘內寫下主意後,自己把佈告紙貼在牆壁上。•接著參與者參觀瀏覽在牆上的大字報後,將自己的意見加在類似想法的大字報上,再藉由小組討論並選擇可執行的方案。•其實壁報題辭法與輪流卡法不同之處,只是使用的媒材與空間不同而已,但有時為了換換口味,嘗試新鮮感,不妨偶而用之。六三五筆寫法•這個方法的要點就在這三個數字當中。六即是一組六人,三是每人提供三個想法,五是每輪一次用五分鐘。其詳細的程序如下:•一組六個人坐在圓桌旁邊,由組長交給一個問題,接著每個組員寫出與問題有關的三個主意。•五分鐘以後,參與者將所寫的傳給鄰座或事先指定的人。•收到主意的人就在五分鐘以內於原文件上就該主意加以修改或加上新主意。•以此模式重覆,直到各人收回自己所寫的意見為止。•最後組長收回所產生的想法以提供進一步的評選。六三五筆寫法•六三五筆寫法與其他類型的腦力書寫法一樣,都是可以使沉默的人提供自己的意見,只是藉由手而不是藉由口而已。•而此法與其他的腦力書寫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參與者之間並無交談的機會,對於擅長於用口表達意見者,可能較不適用。六三五筆寫法練習題目:•如何讓2007年工設系送舊活動有創意?•如何讓同學不急著離開校園?•如何讓設計大樓5樓成為一個具創意的學習空間?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積量得質•所謂「積量得質」,是指在大量的創意中,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高品質的創意之機會也比較高。•這純粹是一個「以量取勝」的策略,因為創意的數量愈多,得到高品質創意的機會就愈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二章所述各種產生大量創意的技巧,也無形中對於創意的品質有所貢獻。•其實,許多有創意的人早就知道運用這個技巧來得到高品質的創意。JamesAdams認為「構想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假如有愈多富創意的想法讓你選擇,解決問題的希望就愈大」。•有名的創思研究者Osbom曾經為自己的一本新書取了六百多個名稱,然後從中選一個名稱。•許多都市或學校常常會舉辦「命名活動」,例如:有些學校新建一棟宿舍或教學大樓,可能會公開徵求為這棟建築命名。然後學校可能會組織一個委員會來進行初選與決選。愛迪生發明電燈•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常常運用「積量得質」的技巧,他們會產生大量的備用觀念或備用假說,然後逐一嘗試。•愛迪生發明電燈時’試驗了三千多個構想,其中只有兩個成功。•許多藝術家也是運用「積量得質」的技巧來得到高品質的作品。•梵谷曾說:「我不斷的繪畫,直到有一幅與其他幾幅不一樣,而且似乎是不平凡的作品才停筆。」•作曲家Berlin也是一個創作量很驚人的音樂家,但是他的許多作品並沒有公諸於世,他只公布眾多作品中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滾雪球的效應•JackFostcr提及一種類似滾雪球的效應:「找點子像滾雪球一樣,推動整個計畫的最佳方式就是由一個點子開始,任何一個點子都可以。不管這個點子是否有意義、是否頁正能解決問題、是否恰當,只要是新的、不同的東西即可。」•他的意思是說,當我們要尋找點子時,只要從任何一個點子開始啟動’然後讓它自由滾動,激盪出愈來愈多的點子,•只要點子夠多,我們就自然能從中找到一個好點子。採集珍珠的心理•我們可以從採集珍珠的心理來瞭解「積量得質」的技巧。一個到海底採集珍珠的採珠者,必定是在海底大量地採集所有看到的蚌’等到自己的氧氣不夠丁,才浮到船上或到海邊去一一檢查,看看蚌裡有沒有珍珠。•採珠者會期望,在大量採集到的蚌裡,得到珍珠的機會比較高。誠如VincentRuggiero所說,這純粹是一個機率問題,因為當你所提出的想法愈多,你就愈有機會擁有一個創造性想法。•總而言之,高品質的創意不容易從少數的想法中浮現出來,而有突破性的創意則有可能從許多創意中出現。這是從許多創思的經驗中歸納出來的一個法則。•當然,純粹的「數量」並不見得一定保證能得到有價值的創意,但是創意的數量卻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積量得質」是一個顯得比較依靠「機運」的技巧。逐漸演變與修改•高品質的創意除了來自大量的創意外,還可以依賴另一個重要的心理技巧:就是「逐漸演變與修改」。•「逐漸演變與修改」的基本技巧就是,我們可以把任何一個創意局部加以慢慢修改`、調整,該創意就逐漸演變,創意的品質就逐漸提升。•此種逐漸演變的現象發生在許多創思的過程。•例如,當一個人在寫作時,經常必須對正在寫作的作品不斷調整,包括字、詞、句、段落、文章的組織結構等。•很少人在寫作的過程中,把事先想好的意念一氣呵成地寫出來。不斷的修改與調整•許多有關寫作歷程的研究也指出,學生是否能運用不斷的修改與調整之寫作策略,會影響其寫作的品質。•高品質的作品通常是來自勇於修改與調整,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不是來自小心翼翼的寫作習慣。•過度小心翼翼的人通常不敢大膽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不敢輕易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不敢輕易把正在進行中的作品呈現給別人看,以徵詢別人提供修改的意見。•凡此種種都沒有運用到「逐漸演變與修改」的技巧。美術作品•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也依賴此種逐漸演變的原理。•一個美術家可能在心中有一個原始的構想,然後在一面作畫的過程中,他會隨著畫面的演進,而一面調整其整體表達。•最後表現出來的作品可能與原先的構想大異其趣,但是作品的品質已經無形中逐漸在提升之中。只有修改了之後,才能判斷是更好或更壞•當然,「演變與修改」的結果不見得一定會提升創意的品質’但是’如果要提升創意的品質,必然要透過演變與修改。•例如,有時我們針對某一個設計稿或藝術創作進行局部修改之後,感覺比原來更不好。•我們可能回復原來的樣子,或者甚至整個重來,然後繼續修改,一直到滿意為止。•大多數情況,我們也只有修改了之後,才能判斷是更好或更壞。如果更壞,我們當然就會放棄那個修改,如果更好,我們就進步了。如果不改,就只能維持原來的品質水準。創造的過程•按照「逐漸演變與修改」的技巧,我們與其等待重大的、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創意,倒不如針對粗略的創意,進行許許多多小的演變。•累積許許多多小演變的結果,最後往往可以得到重大的改進。•一般人往往只是看到創造的結果,而忽略了創造的過程。其實創造的過程往往依賴許許多多的小演變。•當代工業文明中,許多偉大產品的發明與設計過程也是依賴無數的「小演變」而來,而不是來自一個「大躍進」。•例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飛機、太空船、電腦、電視等’每一樣都和當初最早發明出來時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們都是透過無數工程師與設計師逐漸加人各種演變與調整而來。物種的創生與演化•人類此種創造的歷程其實和大自然中物種的創生與演化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大自然中’物種的創生與演化也是依賴長期持續的逐漸演變。•生物學家研究物種的創生與演化過程,很早就發現到,今天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許許多多物種,都是在地球漫長的歲月中’累積了無數的小突變,逐漸演化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在某一個時刻突然冒出了某一種全新的物種。•當然,每一個小的突變在發生時的確是一個突然的變化,也是一個「小躍進」,但是從一個物種長時問的演化角度觀之,那些突變都只能稱之為小小的變化而已。有待改進•在進行各種創思活動中,許多人都有一個經驗:在創思活動的初期有時雖然可能得到有價值的創意或高品質的創意,但是多半時候我們所得到的許多初步創意都是粗糙的、有待改進的。•RobertOlson提及:「無論是由意識或潛意識思考得來的初步構想,通常都是欠完備的。這些構想都必須加以修改`清理和簡化,以成為有用的解決方法。」•有些人在進行創思活動時,常常想要立即得到偉大的靈感,或者想要馬上找到一個適當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期盼,反而常常讓自己不知如何下手,或者總覺得腦海裡冒出來的許多靈感都不夠偉大,只好繼續「守株待兔」地等待,但是卻往往等不到什麼偉大的靈感冒出來。重大靈感的時刻乃是可遇不可求•許多學者都認為,在創造的歷程中有所謂「孕育階段」或「醞釀期」,一個人在醞釀期只能靜待創意的到來,除此之外似乎亳無他法。•依照這種觀點,偉大的創意似乎只能依賴靈光乍現,或是依賴某種頓悟或豁然開朗的來臨。•然而,這種「守株待兔」的態度末兔太過消極,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得到高品質的創意。也就是說’我們與其等待「頓悟」的時刻,倒不如努力地“漸修」,•我們可以刻意運用「逐漸演變,這個技巧來改變創意,逐漸提升某一個原始創意的品質,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得到高品質的創意。畢竟,靈光乍現或突然產生重大靈感的時刻乃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它可能在毫無預期的情況下發生,它也許會發生,也許不會發生。除了努力之外,還是努力•所謂的直覺,是在無數次埋頭苦幹後完成的結果,雖然「靈機一動」都是在剎那問閃過的念頭,但會產生這些點子的基礎,除了努力之外,還是努力!•詹宏志也提及,創意的來臨有時的確不可捉摸,且經常帶著神秘的氣息。•但是,一個創意的形成,也許是在人類潛意識中,經過無數的孕育過程,才突如其來地冒出來。天才很稀少•就像愛迪生所說:「天才是99%的努力,和l%的靈感」。即使這個l%的靈感,也要努力才能得到。他同時也提到,人類也有一些重要的創意來自一些獨特的天才,他們的創意來源卻不是依靠「日積月累的修正」。•也就是說,人群之中的確有一些特殊的天才(像達文西),但是這種天才很稀少,也不是我們能學習的,我們可以不用管他們究竟如何思考。•我們所能學習的是有關「逐漸演變與修改」的態度、觀念和技巧。不斷累積創思的經驗•「逐漸演變與修改」這個技巧說起來非常簡單易懂’但是實際在湩用時,它又涉及到經驗與判斷的問題。•針對任何一個創意,究竟要從什麼
本文标题:项目设计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6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