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梳理型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4.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课前预习1.人们的聚居地——_______和_______,统称聚落。2.乡村一般规模较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人们一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_______,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等工作。3.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________有较大的差异。乡村城市小农村牧村渔村耕作放牧捕鱼大工业服务业劳动生产方式景观4.一般来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5.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地区或河口、_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______,聚落分布比较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6.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__,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_。7.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______,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地形气候资源中下游平原沿海发达密集高山荒漠团块状条带状墙厚窗小竹楼8.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_________,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_________、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9.我国_________古村落——西递和宏村,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威尼斯城丽江古城皖南精巧点拨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3)资源: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较多,聚落多;反之,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同步训练·夯实基础1.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C.聚落就是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D2.居住在乡村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图4-3-1所示的乡村类型是()A.农村B.渔村C.林场D.牧村3.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是()A.纺织工业B.饮食服务业C.耕作业D.钢铁工业4.造成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居民人口多少B.当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D.交通方式的不同BCC5.读图4-3-2,下列有关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聚落为乡村B.乙聚落为城市C.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D.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C6.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7.图4-3-3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DB8.风雨桥(如图4-3-4所示)是我国侗族的特色建筑,常见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风雨桥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A.终年高温,降水稀少B.降水丰沛,河流众多C.奇山峻峰,溶洞奇秀D.神奇雪乡,冬季严寒9.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B.高山地区C.荒漠地区D.极地地区BA10.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A.北欧的房屋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C.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D.西亚的民居D11.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12.下列聚落还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A.威尼斯城B.巴黎塞纳河沿岸C.澳门历史城区D.北京王府井大街AD13.广东省是文化大省,该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是()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据此完成14~15题。C14.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要特色有()①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建筑②无数溪流穿城绕巷③“三眼井”别具特色④运河两侧多红色屋顶的矮楼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③④⑤C1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丽江古城的是()A.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对外轮流开放,限制参观人数C.为了招揽游客,在古城周围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D.为了交通安全便利,拆掉部分古城,建大型停车场B同步训练·能力提升16.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反映了____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____聚落的特点。(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聚落,这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____(填“城市”或“乡村”)聚落。城市乡村乡村位于河流附近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B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货物的集散乡村(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材料二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材料三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材料四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1)材料一说明了_________对聚落形成的重要性。(2)材料二说明了_________对聚落规模和形成的影响。(3)材料三说明了_________对聚落规模和形成的影响。(4)材料四说明了_________对聚落规模和形成的影响。水资源矿产资源交通地形思维导图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梳理型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0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