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篇一:《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近些年忙于工作,很少花时间去读书,恰逢机关党委组织读书活动,经友人推荐一本《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的确受益匪浅。《从清华园到未名湖》,看似关乎北大与清华,实际上是作者根据自己在北大、清华近三十年的人生经历,还有在党政部门从事领导工作的丰富实践,经过缜密思考反复揣摩而总结出来的心得和感悟,是他那些或来自成功的经验,或取自失误的教训,或源于亲身体验,或立足于旁观者视角的肺腑感言,使得该书更接近于一部思想随感集。诚如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在序言中所言: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不仅是大学的领导者,“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领导者,乃至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都网值得一读,对改进自己领导工作是绝对有帮助的。作者关于人才的论述,非常明晰了人才的内涵,认为“人品、特长、贡献”是人才必备的三大要素,“人才不是全才,他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超乎寻常的才能”。“以贡献论英雄是识别人才最根本的标准”。在选择人才上,他主张“制度选人”和“伯乐相马”结合起来;而在对待人才上,认为应该“扬长补短”“扬长避短”“扬长容短,必要时敢于护短”。在培养人才上,用人要当其时、当其壮;不拘一格方能出人才。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领导环境”是人才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就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笔者亲身感悟到:领导者主要不是靠自己干事情,而是团结大家合作干事情,善于团结、乐于合作、易于交往,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善于团结合作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本事。搞好团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顾大局、讲原则,有修养、有气量,能服众、能宽容、能吃亏,有时还要委曲求全。团结的基础是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善于欣赏是最高明的领导艺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发现和乐于欣赏别人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出来,有效地加以组织和整合。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力。在工作场合,领导者和身边工作人员应当上下有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者应当是一个真实本色的自我,多一点亲切平和,多一点轻松幽默,讲一点人情世故。一个领导既能“有声有色地工作”,又能“有滋有味地生活”;既组织有力又平易近人;既善待他人(属下)、“有情有义地交往”,又懂得如何关爱自己,处处信守团队精神,实践伯乐之德。这样的领导,着实的可敬可爱。文如其人。书中不难发现任彦申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是以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恪尽职守。他一生为官,但绝不是政客,更不是官僚。他思维睿智、谈吐幽默、为人宽厚。他说的是自己的话,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他做的事总有个性的烙印,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着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读《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作者以思想家的锐利目光,回顾自己的人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生经历,参悟种种纷纭往事,提要钩玄要言不烦的归纳捡拾自己的思维精华,以充满激情的心胸,睿智简约的语言,发自肺腑的感受,娓娓道来自己的心得体悟。有很强烈的思辨色彩,有独特的思想魅力,有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和勇气,锋芒凸现,议论风生,警言佳句,哲思妙语,往往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有人说,这本书应是大学校长的必读书,其实每个人不妨都来读读这本书,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确实很有启迪。篇二: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三、经典语句第一章:我观北大清华1.北大是一首诗歌,清华是一篇论文。2.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3.北大的哲学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清华的哲学是: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新世界。4.北大洒脱狂放,外向力强;清华严谨务实,内聚力大。5.北大重个性发展,清华重团队精神;北大管理松散,清华纪律严明;北大人喜欢一鸣惊人,清华人一贯处世和平。6.北大学生长短随意,清华学生整齐划一;北大学生奇才怪才多,清华学生成功率高。7.大学最忌讳的是千校一面,用一个模子复制。8.北大历来以文理学科为主、以基础研究见长,重学而不重政、重道而不重势、重学而不重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可分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致应用。治学者方可为“大学”,治术者只不过是“高等专门学校”。在北大,重理学,轻实学,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办学思想是根深蒂固的。9.上世纪50年代初高校院系大调整之后,北大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文科由文史哲当家,理科由数理化当家。工程技术类学科和偏重应用的学科大多被剥离出去。而清华基本上成为了一所工程技术大学,理科保留了一点,而哲学和人文社科类的学科统统被剥离出去。北大、清华这种学科特点必然影响到各自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尺度。如果说科学的使命侧重于认识世界,那么工程技术的使命则侧重于改造世界。所以,北大更看重在认识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思想、新见解,而清华更注重在改造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方案、新成效。10.北大思想解放、思路活跃、务虚能力较强,喜欢坐而论道,往往想法多,办法少,醒得早,起得晚。清华则严谨务实,虽然想法不如北大多,但是办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办得成。如果能把北大的“想法”和清华的“办法”结合起来,势必如虎添翼。11.北大和清华都有着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表现形式不大一样。清华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很关注别人的评价。北大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反正北大就是这样。清华注意内外有别,“家丑不可外扬”,尽管内部有不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同意见,但对外的声音常常是一致的。如果哪个清华人在外面说了清华的坏话,就会触犯众怒,招致“群起而攻之”。而北大则内外无别,常常“内战外打”,北大人在外面说北大的坏话是常有的事,人们似乎也无所谓。在一些评奖、评优、举荐人才的活动中,因为来自北大的评委揭自己的短,而使北大落败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在清华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上级部门到北大清华考察人才,在北大考察的结果往往是“虽然??但是??”,而在清华考察的结果往往是“不但??而且??”。12.北大包容性较强,颇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风度,各种不同意见都允许发表,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怪诞不羁的人都允许存在,很难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1行动。而在清华,校方意图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对某个问题能够形成强大的主旋律,在困难时能够万众一心,集体行动,甚至逆流而进。但对于不同意见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有时候缺乏必要的宽容。13.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是“革命家治国”的阶段,大批搞革命、打天下的功臣走上领导岗位。那时候人们更加关注干部的革命经历,而不太注重教育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硬专家治国”阶段,许多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进入政坛,此时清华具有明显优势。进入21世纪之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后,中国开始向现代化社会过渡,逐步转入“软专家治国”阶段,具有法学、商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现代科技背景的人正在步入政坛。在新时期,北大、清华各有千秋,北大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歧视,不论具有清华学历或者具有北大学历的领导人,大多数并不是从学校直接进入政坛的,而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势造英雄”,是社会发展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决定了领导层的构成。14.应当特别提到的是,清华从20世纪50年代起,蒋南翔校长就开创了一种干部“双肩挑”制度。即从学生和青年教师中挑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又有管理才干的人担任“双肩挑”干部,并有相应的政策作保证,造就了一批复合型人才。这些人走向社会以后,很快显示了自己的综合优势。当今活跃在中国政坛高层的清华毕业生,大多在学校受过“双肩挑”的训练。15.世界上著名大学风格各异,但有着共同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剑桥大学的校训是“求知学习的理想圣地”;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加州理工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悉尼大学的校训是“繁星纵变,智慧永恒”。这些著名大学的校训,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大学理念,这就是崇尚真理、追求知识、珍视人才、热爱自由、启迪智慧以及引导人生。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16.北大和清华不仅有“异”,而且有“同”,在本质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两所大学都鲜明地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充满着追求真理、崇尚知识、珍视人才、关爱学生的大学精神。北大的“兼容并包”与清华的“厚德载物”,北大的“敢为人先”与清华的“自强不息”何其相似!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志向远大、锐意创新、功底扎实、注重后劲等等,这些都是北大和清华共同的办学思想。第二章:谈谈人才理念1.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大学的根本功能就是依托现有的人才去早就未来的人才。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标志,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社会声望主要是通过大师来支撑的。所谓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优秀学生就会慕名而来。有了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就能够带动一个学科,带起一支队伍,承接到重大的科研任务,争取到可观的科研经费,从而不断地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出名气。22.人品、特长、贡献,这是人才必备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人才首先应当懂得如何做人,在思想、政治、道德人品方面是合格的。如果人格低下、心术不正,本事再大也算不得人才。毛泽东说:学问再大,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司马光说过:“君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如果一个人无德无才,虽然想干坏事,但智力不足,能力不济,很容易败露。如果一个人品行很差,但很有才能,智足以邃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如虎添翼,危害多多。人才不是全才,他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方面有超乎寻常的才能。再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再英明的领导也不可能洞察一切、包打天下。如果自认为自己是万能人才,那本身就是愚蠢的表现。如果社会对人才求全责备,那也就没有人才可言了。一个人的德才学识,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中,落实在贡献上。以实绩分高下,以贡献论英雄,这才是硬道理,是识别人才的最根本标准。人才不是自封的,那些自吹自擂、大轰大嗡的人,大多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流星、泡沫。人类历史上那些流芳百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民群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经过实践检验、为群众所公认的人。3.创造性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认同既成的事实,不拘泥于固定的想法。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不按常理行事,不按规矩出牌,“扰乱”了现有的秩序,因而不易得到社会的认同,常常被对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认为是危险人物,加以攻击和扼杀。从古至今,那些改革创新人才常常遭受很多误解和冤屈,大多源于此。例如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而人们却骂他是魔术骗子,几乎把他置于死地。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却被人攻击为“犹太人威危害世界的阴谋”。莱特兄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弟发明了飞机,开创了人类航空史的新纪元,而当初也遭到了美国科学界和舆论界的封杀,被迫移居法国继续他们的飞行试验。4.那些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具有超凡的天赋和智慧,他们在人类未知的世界中摸索前进,推翻约定俗成的公理,质疑理所当然的结论,揭示人所不知的秘密,提出异想天开的构想,预见未来世界的发展。他们开创的这些新思想、新成果,凭借常人的智慧难以理解,按照已有的标准难以衡量,至于未来的价值更是难以判断,常常被视为“异端学说”,受到压制。5.古人讲:“有高山者必有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那些杰出人才常常特立独行,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某种反叛精神。他们桀骜不驯、狂放不羁,常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他们自信、自尊、清高、固执甚至有些古怪,我行我素而不在乎别人说
本文标题: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0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