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6T 370.3-2016 黎族服饰 第3部分 杞方言服饰
ICS61.040Y75备案号:51139-2016DB46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370.3—2016黎族服饰第3部分杞方言服饰2016-07-15发布2016-10-15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6/T370.3—2016I前 言DB46/T370《黎族服饰》分为6部分:——第1部分:术语;——第2部分:哈方言服饰;——第3部分:杞方言服饰;——第4部分:润方言服饰;——第5部分:赛方言服饰;——第6部分:美孚方言服饰。本部分为DB46/T370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省标准化协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华云、李廷秀、黄友贤、刘鸿刚、容炜俊、符明智、刘实葵、王国才、陈泰伍、云晗、孙林芳、吴若娜、王娇娇、丁丁。DB46/T370.3—20161黎族服饰第3部分杞方言服饰1范围DB46/T370的本部分规定了黎族杞方言服饰的术语和定义、号型规格、分类、女装款式及男装款式。本部分适用于黎族杞方言服装设计、生产、科研、教学、贸易及其相关领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DB46/T-2016黎族服饰第1部分术语DB46/T-2016黎族服饰第5部分赛方言服饰3术语和定义DB46/T370-2016黎族服饰第1部分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杞方言服饰黎族操杞方言人群穿戴的服饰。4号型规格4.1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的规定执行。4.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的有关规定设计。5分类以地区间的不同款式、类型为依据,杞方言服饰可分为4个类型:通什型、上安—大里型、王下型、保城型。6女装款式6.1通什型6.1.1常服DB46/T370.3—201626.1.1.1部位6.1.1.1.1上衣:圆领、无纽(或装饰用螃蟹纽)、长袖对襟衣,左右下摆开叉,领口、袖口、对襟处及左右下摆开叉处均以红、白色布条包边,内穿一块菱形的黑色肚兜(间有红花黑底肚兜)。6.1.1.1.2下装(筒裙):中筒裙,由筒头、筒眼、筒身三幅黎锦组成,长及膝盖下方。注:筒裙有絣染筒裙与彩织筒裙二种:絣染筒裙的黑白色晕体现在裙头与裙尾部位,黑白色晕的水波纹较为多见,多为寡妇所穿,也用作新娘的结婚筒裙;彩织筒裙图案丰富,色彩亮丽,作为生产生活中穿着。6.1.1.1.3头衣:风帽式头巾,彩色织锦布料缝制而成。注:佩戴方式:有二种,一是将风帽式头巾对折成长方形,然后由巾头开始缠绕在头上,将巾尾的穗条插入绕好的头巾布条中固定,穗条垂于左侧;另一种是将头巾打开,直接套在头上,此戴法多为老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6.1.1.1.4佩饰:耳环、手镯、脚环、腰链等。注:佩戴方式:耳环各一个悬于两耳垂,手镯(1~3个)戴于左右手腕,脚环(1~3个)套于脚踝处,腰链一条系于腰间,链条垂于右侧。6.1.1.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1a、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1。6.1.1.2纹样6.1.1.2.1上衣无花纹图案。6.1.1.2.2筒裙筒头花纹少而简单,以水波纹为主;筒眼色彩鲜艳,多以鸟纹、人纹为主;筒身花纹图案丰富多彩,以蛙纹、人纹、动植物纹、几何纹为主。6.1.1.3面料以棉、麻质织锦布料为主。6.1.1.4色彩上衣以蓝色、黑色为主,筒裙色彩鲜艳,多以红色、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相间。6.1.1.5工艺服装以通经断纬技法织制面料,还以夹牵绣技法在已经织好的筒裙图案的轮廓边上,用不同的棉线刺绣勾勒,使图案更丰满,突显,艳丽。6.1.1.6效果图常服效果图见图1。DB46/T370.3—20163图1常服效果图6.1.2礼服6.1.2.1部位6.1.2.1.1上衣:按6.1.1.1.1给出的要求。6.1.2.1.2下装(筒裙):按6.1.1.1.2给出的要求。6.1.2.1.3头衣:按6.1.1.1.3给出的要求。6.1.2.1.4佩饰:多重式项圈、扁形胸挂、蓝白色串珠项圈、耳环、腰链、手镯、臂圈、脚环。注:佩戴方式:多重式项圈(最多5个)、扁形胸挂(最少3个)、蓝白色串珠项圈(多串)常组合套于颈上,垂于胸前;腰链系于腰间,链条垂于右侧;耳环(1个)悬于两耳垂,臂圈(1个)套于左手上臂,手镯(1~3个)、脚环(1~3个)戴于左右手、脚。6.1.2.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2a、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1。6.1.2.2纹样按6.1.1.2给出的要求。6.1.2.3面料按6.1.1.3给出的要求。6.1.2.4色彩按6.1.1.4给出的要求。6.1.2.5工艺按6.1.1.5给出的要求。6.1.2.6效果图礼服效果图见图2。DB46/T370.3—20164图2礼服效果图6.2上安-大里型6.2.1常服6.2.1.1部位6.2.1.1.1上衣:无纽(或装饰用螃蟹纽)、立领、长袖对襟衣,上衣领口下方有一对小系绳代替纽扣,上衣后背下摆常缝上一块宽约20cm的刺绣黎锦布,内穿一块白色菱形肚兜。6.2.1.1.2下装(筒裙):织花中筒裙,长及膝盖上方。筒裙由筒头、筒眼、筒身三部分组成。6.2.1.1.3头衣:黑色长布条头巾,两端各刺绣一块方形的花纹图案。6.2.1.1.4佩饰:手镯、脚环等。6.2.1.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1b、图A.1c、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2。6.2.1.2纹样6.2.1.2.1上衣后背刺绣大型枫树叶或木棉花图案作为背花,或于衣后背下摆的锦布之上刺绣长、短柱花作为族系标志,左右口袋部位刺绣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花纹图案作为袋花,多为植物纹样,左右肩部刺绣一小块枫叶花纹图案作为肩花。注:背花中的长、短柱花图案多流行于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什运地区,以及今五指山市的毛阳、红山、水满、南圣等地;背花中的大型枫树叶图案主要流行于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上安、吊罗山、红毛等地,以及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大里地区。6.2.1.2.2筒裙筒头花纹少,以水波纹为主;筒眼窄幅,色彩鲜艳,以鸟纹、人纹为主;筒身宽幅,以人纹、蛙纹、黄猄纹、植物纹、水波纹为主。6.2.1.3面料以棉、麻质织锦布料为主。6.2.1.4色彩DB46/T370.3—20165上衣、筒裙均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等色彩相间。6.2.1.5工艺筒裙以通经断纬法织造,以夹牵绣法勾勒筒裙花纹,以突出花纹图案的特色;上衣背花、肩花、袋花以及后背下摆处一块宽约20cm的黎锦布料,则以缝绣技法绣制。6.2.1.6效果图常服效果图见图3。图3常服效果图6.2.2礼服6.2.2.1部位6.2.2.1.1上衣:按6.2.1.1.1给出的要求。6.2.2.1.2下装(筒裙):按6.2.1.1.2给出的要求。6.2.2.1.3头衣:额带或长布条头巾。注:额带1条系于额前,若戴长布条头巾则由额前向后缠绕在脑后打结,布条垂于后背。6.2.2.1.4佩饰:头插牌、钗簪、多重式项圈、月型胸挂、胸牌、串珠项圈、、银铜镯、银铜环、腰链、耳环等。注:佩戴方式:多重式项圈(3~5个)、月型胸挂(5片)、胸牌(1个)、串珠项圈(多串)等常组合套于颈上,垂于胸前;头巾上插(3~6个)不等的头插牌,发髻上插钗簪;耳环各(1个)悬于两耳垂,手镯(1~3个)、脚环(1~3个)戴于左右手、脚,腰系带有银元饰物的腰链(1个),链条垂于右侧。6.2.2.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2b、图A.2c、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2。6.2.2.2纹样按6.2.1.2给出的要求。6.2.2.3面料DB46/T370.3—20166按6.2.1.3给出的要求。6.2.2.4色彩按6.2.1.4给出的要求。6.2.2.5工艺按6.2.1.5给出的要求。6.2.2.6效果图礼服效果图见图4。a)上安-大里款b)红毛-什运-水满款图4上安-大里型女子礼服6.3王下型6.3.1常服6.3.1.1部位6.3.1.1.1上衣:无领、无纽、长袖对襟衣,上衣素面,左右开叉,衣领下方有一对细绳代替纽扣。衣边缘常以红布条包边。6.3.1.1.2下装(筒裙):筒裙,长及膝盖下方,由筒头、筒身、筒尾三幅黎锦组成。6.3.1.1.3头衣:彩色织锦长头巾,两端留有细穗。注:佩戴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将头巾对折于头顶,彩穗条折叠于上方,用头巾上的红色长彩带固定在发髻上,红色长彩穗垂于后背;另一种是将头巾折叠成风帽式,包裹发髻于头顶,呈尖状,头巾彩穗垂于后脑处,并用红色长彩穗缠绕头顶一圈固定,彩穗垂于后背。DB46/T370.3—201676.3.1.1.4佩饰:耳环、手镯、脚环、彩穗等。注:佩戴方式:耳环各(1个)悬于两耳垂,手镯(1个)、脚环(1个)戴于左右手、脚,彩穗系于腰间,穗条垂于右侧。6.3.1.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1d、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3。6.3.1.2纹样6.3.1.2.1衣背正中刺绣一条纵向背缝线,背缝线左右各刺绣一个蛙纹或人纹图案。胸前左右衣襟各有一块纵向的长条形襟花,内绣人纹、几何纹、动植物纹等,后背下摆正中间常加缝一小块彩色锦布,有人纹、鸟纹、水波纹等。6.3.1.2.2筒裙筒头(尾)以连续排列的黄猄纹、水波纹为主,筒身以大型鸟纹、龙纹、鹿角纹为主,筒尾(头)稍窄,以连续排列的小型黄猄纹、水波纹为主。注:王下妇女的筒裙可以将筒头与筒尾对调穿,故难有确切的筒头与筒尾的区分。6.3.1.3面料以棉、麻质织锦布料为主。6.3.1.4色彩上衣以蓝黑色为主,背花、襟花以红、黄、白、黑等色彩相间。筒裙织花,以红色为主调,间有白、黄、黑、绿等色彩。6.3.1.5工艺以通经断纬法织制服装面料,以缝绣技法刺绣襟花、背花等图案。6.3.1.6效果图常服效果图见图5。DB46/T370.3—20168图5常服效果图6.3.2礼服6.3.2.1部位6.3.2.1.1上衣:按6.3.1.1.1给出的要求。6.3.2.1.2下装(筒裙):按6.3.1.1.2给出的要求。6.3.2.1.3头衣:按6.3.1.1.3给出的要求。6.3.2.1.4佩饰:耳环,多重式项圈、串珠项圈、月型项圈、手镯、脚环、彩穗、裹腿布等。注:佩戴方式:多重式项圈(一般3~5个)、月型项圈(一般3个)、串珠项圈(3~5串)常组合佩于颈上,垂于胸前。银铜质耳环各(1个)悬于两耳垂,手镯(1~3个)、脚环(1~3个)戴于左右手、脚。彩穗系于腰间,穗条垂于右侧。裹腿布由小腿部开始往上缠绕,至膝盖下方用彩绳系牢。6.3.2.1.5服装、佩饰实物图参见附录A中图A.2d、图A.3,服装裁剪图参见附录B中图B.3。6.3.2.2纹样按6.3.1.2给出的要求。6.3.2.3面料按6.3.1.3给出的要求。6.3.2.4色彩按6.3.1.4给出的要求。6.3.2.5工艺按6.3.1.5给出的要求。6.3.2.6效果图礼服效果图见图4。图6礼服效果DB46/T370.3—201696.4保城型按DB46/TXXX-2016赛方言服饰第5章执行。注:因受黎族赛方言服饰的影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三道、什岭、响水、新政地区以及陵水黎族自治县部分地区的杞方言妇女们基本改穿赛方言妇女服装款式。7男装款式7.1常服7.1.1部位7.1.1.1上衣:无领、无纽、中长袖对襟衣,红布条或织锦布条束腰。注:红布条或织锦布条长约100cm~150cm,宽约5cm。7.1.1.2下装:吊襜。7.1.1.3头衣:黑色布条。注:长约80cm,宽约5cm。7.1
本文标题:DB46T 370.3-2016 黎族服饰 第3部分 杞方言服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3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