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二课哭泣的自然课前预习典例精析课后训练学习目标目录知识结构情境导入疑难解答情境导入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新丝绸之路,途经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区市区,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为了抓住这个契机,四川某景区领导打算在景区核心进行扩建各种人工场所,以接纳更多的海外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对此,有人认同,有人反对。那么到底该不该扩建呢?你是怎么看的?学习目标1、了解资源在枯竭的各种表现,能够分析其原因。2、了解环境被破坏的表现,能够分析其原因。3、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逐渐具备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课前预习1.大部分____是自然界亿万年积累下来的,是____,只会越用越少。2.生物多样性维持着自然界____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____。生物多样性的____,必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____,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甚至____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土地是____。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_____活动的影响,_____现象越来越严重。_____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4.水是____。没有水,人类及其他生物就_____。水是植物生长、人类生活和生产____的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我国有可能成为_____的国家。5.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我国的能源形势____,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_____的石油进口国。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适宜的____,而适宜的环境需要人类的____。7.可以说,如今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______,大自然正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____,让人类面临着____。8.由于人类_____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的污水、废水和各种废弃物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______,致使水资源受到了_____的污染,威胁着我们的_____。9.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_____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____。10.空气污染通常是由于____或自然原因,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之后,导致空气_____。空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_____,也严重危害着人类的_____。答案1.自然资源有限的2.生态系统基础减少日益恶化严重威胁3.万物之母不合理土地荒漠化沙尘暴4.生命之源不能存活不可缺少严重缺水5.重要物质基础十分严峻最大6.环境自觉保护7.不堪重负报复重重危机8.不当自净能力严重生存与发展9.农作物健康10.人类活动质量变差生存健康疑难解答物种减少的影响:(1)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2)人类的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必然会危及人类本身。因此,我们应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问题探究1.资源在枯竭有哪些表现?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共同总结(1)由于人类的滥伐滥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2)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渡放牧和过度开发等,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3)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越来越少。(4)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石油等能源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问题探究2.环境被破坏表现在哪里?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共同总结(1)我国大部分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有些地方已经从昔日美丽的大草原变成了今日的茫茫戈壁。(2)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的污水、废水和各种废弃物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致使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使土壤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4)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煤炭、石油等能源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工业粗放式发展、能源结构单一失衡、大气治理力度欠佳等原因,导致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空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知识结构典例精析例1、(2018年山东临沂中考)2018年5月l8至19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就必须()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④放弃高科技和现代化,回到农耕文明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题干表述了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①②③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A。例2、(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和损失严重③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④我们树立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此题属于因果关系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基于我国资源环境的国情而制定的,是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①②③观点正确,④与题干不是因果关系,所以正确答案选A。例3、(2018年四川乐山中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到:五年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①当前各级政府以建没“绿水青山”为工作中心②先发展“金山银山”,才能为“绿水青山”打好物质基础③有了“绿水青山”才会有真正的“金山银山”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我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应该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有了“绿水青山”才会有真正的“金山银山”,所以③④正确。故选C。课后训练1、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遭受灭顶之灾。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这警示我们()A.要彻底停止对大自然的开发活动B.人类与自然界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C.野生动物的灭绝是必然趋势,不必大惊小怪D.要关爱和呵护其他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D2、对如图漫画《沙尘暴来了》的正确理解是()①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②人类对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应该承担责任,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③大自然是懂得报复人类的④一切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都是人类造成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3、人类呀,醒悟吧,我们的地球在“哭泣”!地球之所以“哭泣”是因为()①资源日趋枯竭②环境日益恶化③土地荒漠化严重④大自然在报复人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B4、对土地荒漠化说法正确的是()①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渡放牧和过度开发等,使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②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③土地荒漠化只是我国具有的现象④对土地荒漠化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D5、一位科学家曾经预言到2020年左右,我国仅燃煤一项可能导致的疾病,就要付出近4千亿元的经济代价。这足以说明()①我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国家②人类要为自己忽视环境保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③环境问题会危害人类健康④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D6、我已经46亿岁了。我在反思,或许我真的老了,或许我真的病了。我知道人类总在抱怨,抱怨我周身的温度升高,抱怨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抱怨各地的干旱、内涝,抱怨空气越来越污浊……看看被各种污染物弄脏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干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肤;看看被砍伐的树木,那是我的头发……救救我吧!只有你们可以拯救我,如果你们还想把我当成安身的家园,救了我,就等于拯救了你们自己。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答案6.材料中的“我”是指地球。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启示我们要保护地球家园,树立环保意识。由“我已经46亿岁了”可知,“我”是地球;由“我周身的温度升高”可知全球变暖;由“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可知资源短缺;由“干旱、内涝”可知自然灾害频发;由“空气越来越污浊”可知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课件1 教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5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