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T 25978-2018 道路车辆 标牌和标签
ICS43.020T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5978—2018代替GB/T25978—2010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Roadvehicle—Platesandlabel2018-05-14发布2018-12-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Ⅰ…………………………………………………………………………………………………………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2…………………………………………………………………………………5标牌和标签的试验方法5…………………………………………………………………………………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签粘贴表面建议15………………………………………………………………GB/T25978—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25978—2010《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与GB/T25978—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3.2.6发动机/变速器标签(F类)并给出相应的性能要求;———完善了多项标签一般性能要求的试验条件,同时在5.3.4耐液体性能要求中增加了皮革类清洗液、地毯及车辆用具类清洗液、50%体积混合的异丙醇(IPA)水溶液、变速器液体、乙醇等多种液体;5.3.6.2增加了10min热循环试验,并增加了5.3.10耐高压清洗性能试验、5.3.11热剪切粘结强度性能试验等;———增加了5.3.12标签自毁性能试验方法,完善标签防伪防篡改性能要求;———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签粘贴表面建议。本标准由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德莎胶带(上海)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铮、朱彤、王丹、李翠、应朝阳、张俊华、何华珍、兰必丰、李博程、武沛川、王学胜、李燕、蒋歆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5978—2010。ⅠGB/T25978—2018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信息的标牌和标签的分类、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制造信息、警告性信息、操纵及指示性信息等内容的各类标牌和标签。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车辆或车辆部件本体上通过打刻、蚀刻、铸造、喷涂、印制,或者缝制在部件本体上等方式直接形成的车辆标识。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车辆生产、运输、交接中使用的(车辆正常使用前可去除的)车辆或部件的标识。用于车辆零部件及总成的各类标牌和标签可参照采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13306标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标牌plate刚性结构的、载有车辆信息的通过铆接、焊接、胶带粘贴等方式安装在车辆上的标识物。标牌分为金属标牌和非金属标牌。3.2标签label柔性结构的、载有车辆信息的通过粘贴等方式安装在车辆上的标识物。标签可按使用位置分为发动机舱标签、暴露的外部标签、非暴露的外部标签、暴露的内部标签、非暴露的内部标签和发动机/变速器标签。3.2.1发动机舱标签(A类)enginecompartmentlabels(Atype)位于发动机舱内、粘贴在除发动机本体之外的标签。注:例如粘贴在发动机舱内喷涂过的钣金件上、塑料饰盖、蓄电池或容器上的标签等。3.2.2暴露的外部标签(B类)exposedexteriorlabels(Btype)位于车身外部、粘贴的位置可见的标签。注:例如挂车栓钩标签、行李架或滑雪橇架载荷标签等。1GB/T25978—20183.2.3非暴露的外部标签(C类)non-exposedexteriorlabels(Ctype)位于车身活动部件的接合部,在开启车身活动部件后方可见的标签。注:例如贴在门柱上或门柱内侧的标签、油箱加注口盖标签等。3.2.4暴露的内部标签(D类)exposedinteriorlabels(Dtype)位于车辆内部、在部件正常使用(折叠部件处于收起状态)状态可见的、暴露在日光照射下的标签,以及位于遮阳板外表面(可见表面)的标签。注:例如遮阳板上的安全气囊标签、安全带标签等。3.2.5非暴露的内部标签(E类)non-exposedinteriorlabels(Etype)位于车辆内部可见的(对于折叠部件,当其处于打开状态时可见的),不暴露在日光照射下的标签;以及只有放下遮阳板或打开门时方暴露的标签。注:例如粘贴在遮阳板内表面的标签、粘贴在可折叠部件内表面的标签、行李舱标签等。3.2.6发动机/变速器标签(F类)engine/transmissionlabels(Ftype)直接粘贴在发动机或变速器金属本体上的标签。4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4.1标牌的性能要求标牌的涂层附着力、颜色的耐晒牢度、耐磨性能、耐盐雾性能、耐湿热性能、耐霉菌性能应满足GB/T13306的相关要求。4.2标牌胶带粘贴的性能要求4.2.1剥离强度可通过180°剥离强度或90°剥离强度(任选其一)对胶带的剥离强度性能进行评价。不同工况下的剥离强度要求有:a)初粘时剥离强度经5.2.3.3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5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b)标准环境下剥离强度经5.2.3.4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c)高温下剥离强度经5.2.3.5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d)热老化后剥离强度经5.2.3.6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e)温水老化后剥离强度经5.2.3.7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f)循环老化后剥离强度经5.2.3.8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g)耐湿老化后剥离强度2GB/T25978—2018经5.2.3.9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满足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4.2.2拉拔力性能经5.2.4试验后,拉拔力应大于或等于125N。4.2.3动态剪切强度4.2.3.1初粘时动态剪切强度经5.2.5a)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2N/mm2。4.2.3.2标准环境下动态剪切强度经5.2.5b)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2。4.2.3.3高温下动态剪切强度经5.2.5c)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2N/mm2。4.2.3.4热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经5.2.5d)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2。4.2.3.5温水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经5.2.5e)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2。4.2.3.6循环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经5.2.5f)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2。4.2.3.7挡风玻璃洗涤剂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经5.2.5g)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2。4.2.4静态剪切强度经5.2.6试验后,静态保持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0000min。4.3标签的一般性能要求4.3.1180°剥离强度经5.3.2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4N/mm。4.3.2耐磨损性能经5.3.3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无破损,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3耐液体性能经5.3.4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3GB/T25978—2018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4耐湿性能经5.3.5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5热循环性能经5.3.6.1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6热老化性能经5.3.7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7色牢度性能经5.3.8试验后,标签产生的色差均应至少达到GB/T250规定的灰色样卡4级的要求。4.3.8人工气候加速老化性能经5.3.9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9耐高压清洗性能经5.3.10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3.10热剪切粘结强度经5.3.11试验后,标签位移不应超过5mm,标签上字体不应发生扭曲,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4.4特殊用途标签的附加要求1)4.4.1防篡改性能4.4.1.1标签的移除:1)对于用于识别车辆(或零部件及总成)身份或制造历程等特殊用途的标签(如车辆识别代号标签、产品标牌、发动机标识等),根据需要,还应具有防篡改性能及防伪性能。4.4.1.1.1应通过撕毁标签或使标签上的信息不可辨认,导致标签的自毁。经5.3.12试验后,标签均应发生断裂无法完整移除,或未发生断裂但外观发生明显改变(如出现裂纹、变形等情况)导致标示信息不完整。4.4.1.1.2粘贴于油漆表面的标签移除后,粘贴标签的部件区域外观应发生可辨认的改变,使检查者能在原标签粘贴区域追溯到原标签存在的证据。若采用荧光方式实现,标签移除后应留有荧光印记。4.4.1.2标签信息的更改应留下原始信息的痕迹,或者明显改变标签的外观。4GB/T25978—20184.4.2防伪性能4.4.2.1标签应防伪造。4.4.2.2标签材料应包含有制造商的标识或一些其他独特标识,该标识的更改或消除应能可辨认地改变标签的外观。5标牌和标签的试验方法5.1标牌的试验方法按照GB/T13306的规定进行试验。5.2标牌胶带粘贴的试验方法5.2.1试验环境在未特殊定义的情况下,所有试验需在标准环境(23℃±2℃,50%±5%RH)下进行,同时试验胶带和测试板在标准环境下放置4h后再进行粘贴。5.2.2样品制备测试板:长度为125mm±1mm,宽度为50mm±1mm,厚度1.5mm~2.0mm,测试板材质为GB/T3280规定的06Cr19Ni10。亦可选取标牌实际粘贴的车辆部位外侧油漆板或电镀板作为测试板。在胶带粘贴在测试板之前,需要用脱脂纱布和清洁剂清洁测试板表面。胶带:胶带尺寸参照不同试验的具体要求,每个试验需要至少制
本文标题:GBT 25978-2018 道路车辆 标牌和标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7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