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六世界现代史时空观念1938年9月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1941年12月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年夏1943年春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1945年初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事形成1945年8月15日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日本投降世界中国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战争;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世界各国走向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实行全民族抗战,1945年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外对比】联系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面“过”考点慕尼黑会议(理解)[2018年是慕尼黑会议召开80周年][九下P32~P33]考点11.慕尼黑会议时间、地点:1938年9月、慕尼黑参会国: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四国。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结果: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影响:《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绥靖政策概念:亦称“安抚政策”,即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妥协,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妥协政策。原因:英法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德、意侵略者妥协,以换取和平与安全的政策。影响: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3)直接原因:绥靖政策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对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二战的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2012.25]第二次世界大战(识记、理解)[2018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5周年][九下P33~P36、P38~P43]考点2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二战进一步扩大;1942春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彻底打败轴心国集团及其附庸,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2017.25(3)、2015.29(2)]影响: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极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13.29(2)]3.二战的转折转折:(1)中途岛海战:1942年夏,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014.28(5)、2012.25]最后决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2017.25(3)、2016.23]4.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初、苏联的雅尔塔参加者: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主要内容:(1)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2)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3)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作用:(1)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彻底打败法西斯创造了条件;对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雏形。5.二战的结束结束:(1)柏林战役: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性质: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2)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3)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4)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5)改变了世界格局,使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对峙格局。启示:(1)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要努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3)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避免战争;(4)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5)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加强各国的交往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归纳总结】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大国强权意志的会议。拓展提升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诉求,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会议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慕尼黑会议无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雅尔塔会议会议会议上,美苏协商对日作战问题时,美国背着中国人民同意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条件衡阳6年真题面对面(2012~2017)3.[2017衡阳25(3)题]【击败纳粹】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与意大利、日本组成轴心国集团,实行疯狂的法西斯侵略扩张,蹂躏欧洲。美国支持英法抵抗德国,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3)材料三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并写出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2分)《联合国家宣言》发表;诺曼底登陆战。6.[2014衡阳28(5)题](5)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它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后,又形成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在这一局面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斯大林格勒战役;属于“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成员之一。(2分)
本文标题: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8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