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郭美美事件调查报告第一篇范文:郭美美事件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郭美美事件”,引爆了公众和舆论对慈善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以及红十字会财务信息和不透明的运作模式的不满和非议。至此以后,以红十字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的捐款数量大大减少。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是不对外公开的,慈善运作的不公开不透明,捐赠者的意愿得不到制度保证,就容易导致资金运营效率不高、内部腐败丛生、善款被贪污的情况,进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下边,我就以慈善机构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慈善运作模式存在的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慈善体系存在固有的弊端,如何使公众捐助的钱物保值增值、最终公众的捐赠去向哪里,这些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要使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就必须对这些核心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并且让这些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因此,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详细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的规范、公开和透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一、首先,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目标营利组织机构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是不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一些企业应完成的使命来表述。我们说,一个非营利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在完成某一社会使命。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非营利组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二、其次,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和慈善精神,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普遍认为:慈善者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慈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同时,慈善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捐赠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即影响慈善品的效用,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直接影响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三、再者,依法加强对公慈善类组织的监督管理。修订、制定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完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建立和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四、最后,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财务部门要代表政府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和控制,确保财务制度的合理和合法。其次,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控制。就慈善机构而言,就是要确保其各种款项来源和去向程序的合理正确,要定期披露其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化。应鼓励开展慈善公开日(周)、利用互联网动态披露捐赠信息、捐赠人参与项目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重大慈善项目巡视员等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更好地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慈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营造慈善事业监督有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二篇范文:郭美美事件感想202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且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20岁女孩“郭美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并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郭美美”炫富门,它不仅引起了大家的猜测和愤怒,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政治经济一连串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政治格局和分配方式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分配过度悬殊,贪污腐败愈发猖獗,社会公平越来越远,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了社会矛盾,使未来的发展模式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是贪污腐败现象愈加蔓延。“郭美美”的别墅、跑车和爱马仕名包从何而来,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与中国红十字会及相关领导有关联。温家宝曾说,目前党最大的危险在于贪污腐败。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感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污染了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而且,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如若人民群众的部分利益被破坏了,目标实现越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越模糊,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更加凸显。二是经济分配方式渐不合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大的贫富悬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殊,再加上或多或少的权力和经济相挂钩、社会效率优于社会公平、经济实力与社会效率相辅相成的现象,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调节分配方式?只有优化分配方式,适当倾斜分配资源,让穷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富人有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合理、公平、公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率。三是网络监督提升道德水平。不仅仅是“郭美美”事件,许多事件都是由于广大网友的强烈支持才得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道义的公平。老百姓已经不是在封建时代任人剥削、任人欺凌的时代,当一些涉及天理人伦、法律尊严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聚结成一股力量,共同思考,积极探索,将民众的普遍看法通过网络传达给政府,传达给相关部门。这种正在探索中不断健全的监督机制,必将成为反腐倡廉、反映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有效的、长期的手段。只有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健全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运用多样方式净化社会公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党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胜利前进,在民族复兴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三篇范文:浅析郭美美事件.doc试论重塑中国慈善组织形象——由郭美美事件谈起内容摘要: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问题,例如: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下降,慈善组织自身生存能力较低等问题。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更加严重的挑战,中国慈善组织如何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成为新时期慈善组织的重要课题。文章中主要论述了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重塑社会形象、社会公信度的问题。关键词:郭美美事件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瓶颈解决措施202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Baby”,年仅20岁的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红十字会机构是否从中谋取暴利”、“红十字会内部程序怎么运作”等等一系列关于红十字会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郭美美事件后遗症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其对各级红十字①会造成的信任危机阴影,似乎才刚刚显现(如下表)总体而言,中国慈善遇冷。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急剧下降,去年3—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62.6亿,但在去年6—8月份,①李妍,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周刊》,2021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8.4亿,降幅达到86.6%。②中国慈善组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织公信力受到社会公众的挑战。就各个地区而言,中国慈善组织也遭受“拿破仑滑铁卢事件”,慈善捐款呈现发展不乐观趋势,各个地区发生不同的郭美美事件后遗症。深圳佛山红会在事件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无独有偶,佛山市红十字会于8月2日公布了去年6月至今年6月红十字会医院学校的资金收支情况。一年来,该校共收到捐③款88.6万元,但是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另外,河南红会称去年受美美事件等影响,和上一年度相比,2021年,全省红十字系统接受捐赠款物总数减少了5000余万元。去年全年,全省红十字系统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3866.46万元,其中,资金2039.33万元,物资1827.13万元。而在2021年,这个数字为9093.19万元,其中,资金7239.53万元,物资1853.66万元,较前年④整体减少5226.73万元四川慈善义演丑闻、章子怡“诈骗门”以及去年的“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让国内慈善组织的形象大打折扣。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受到更加严重挑战。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公众之所以抓住红十字不放,与其说是对红十字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整个慈善制度的质疑、对慈善机构运作不透明的愤怒。中国慈善组织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公信度的问题,其运作程序的透明度、捐款的去向、组织机构内部设置程序及人员配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建立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慈善组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二、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原因分析1、慈善组织自身的问题(1)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西方发展来说还不够完善。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艰难起步,经过30年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中国慈善机构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而言,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发展中面临诸多与社会经济、政治不相适应的问题。(2)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一方面慈善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资金的使用方面根本无法追踪,捐赠者难以知道、核实自己的款项的去向和实际到位金额。另一方面财务缺乏透明度,管理费用奇高,对于不明慈善捐款处置不当,由于不明捐款都没有登记,所以存在被管理机构或个人直接贪没的可能。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晒名牌包包、炫名车等一系列炫富行为,再加之挂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号,致使社会公众对捐赠钱的去向产生质疑,这无形中暴漏了中国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慈善捐款的不透明造成公众的极大的怀疑和不信任。宋宗合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中心,《中国经济报》金羊网——羊城晚报2021年8月3日④凤凰资讯精品文档可编缉使用大河报2021年2月5日②③(3)慈善组织存在人才缺乏且员工的总体素质还不高的问题。慈善事业是一项横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工作。这需要专业人士和高素质的人员。人是一个组织中最具活力的物质因素,人才匮乏无疑使慈善组织形同“骨架”,没有迸发的原动力。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下,中国慈善组织要想走向国际化,在国际舞台走的更远、更长久,人才资源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支撑。中国慈善组织目前除领导者之外,其他大多员工素质和活动能力较低,开展展活动较困难、难以胜任工作的,呈现难以适应社会政治
本文标题:郭美美事件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9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