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A.遵义会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十一届三中全会D.经济特区的建立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B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的含义是()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的贫困省份中,特别是安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农民在“生产责任制”中获得了()A.土地所有权B.村民自治权C.生产自主权D.土地使用权DC5.在1980年的报刊中,有很多记录了农村改革的评论文章,诸如《分田单干必须纠正》《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等。这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B.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C.改革应该先从大城市开始D.安徽的农村改革太冒进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BD7.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格(见下表)。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8.“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多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B)A.厦门B.深圳C.珠海D.汕头9.“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B.建立的方法C.发展的过程D.发挥的作用1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开放14个沿海城市B.开辟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DA11.“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BC13.“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理论”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在()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00年时D.改革开放100年时DA二、综合题15.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民日报》1958年6月21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人民日报》1958年8月3日社论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实现工业化。(或发展工业)五年计划。(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现代史 主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0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