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教学课件1 新人教版
21《孟子》二章孟子处于各国新兴封建势力先后进行变法的战国中期。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1.请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基调。2.参考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大意。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试着读通大意,对学生自由朗读中遇到的疑难字词进行质疑、问答。4.小组代表质疑,全班竞答,老师补充。(1)读生字①公孙衍(yǎn)不能淫(yín)(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3)一词多义居天下之广居()①居居天下之广居()戒之曰()②戒毕敬必戒()参考答案:①动词,居住;名词,住宅。②动词,告诫。形容词,留神,当下,谨慎(4)词类活用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富贵不能淫()③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参考答案:①动词用作名词,居所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服从默读课文,同桌间研读品味,合作学习,完成任务:1.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品格有哪些。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1.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品格有哪些。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品格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3.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教师明确】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从小到大,我们为一个又一个“大丈夫”所感动,请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1.熟读背诵课文。2.对译全文。第二课时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检查《富贵不能淫》背诵,指名背与齐背。2.课堂导语:同学们的诵读真是气势磅礴,有大丈夫的豪气!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出自《孟子》的另一篇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检查预习1.读生字舜()畎亩()傅说()胶鬲()百里奚()拂士()shùnquǎnyuègéxībì(二)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2.齐读一遍。(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富有节奏。3.参看注释或参考书疏通文意。(1)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①“曾”通“增”,增加。②“衡”通“横”,梗塞,指不顺。③“拂”通“弼”,辅佐。(2)古今异义词①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②举于版筑之间。古义:今义: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今义:参考答案:①古义:狱官。今义:有一定地位的人。②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③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⑤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比喻。今义:参考答案:④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⑤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3)一词多义行拂乱其所为()①拂入则无法家拂士()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舜发于畎亩之中()③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①动词,违背;动词,拂,通“弼”,辅佐;②介词,从;介词,到,在。介词,由于;③动词,起,指被任用;动词,表现。(4)词类活用①富贵不能淫()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必先苦其心志()④劳其筋骨()⑤饿其体肤()⑥空乏其身()⑦行拂乱其所为()⑧所以动心忍性()⑨人恒过然后能改()⑩入则无法家拂士()⑪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服从③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④劳,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⑤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受饿。⑥空乏,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受到贫困。⑦乱,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扰乱。⑧动,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惊动。⑨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⑩入,动词作状语,在国内。⑪出,动词作状语,在国外。6.特殊句式倒装句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于畎亩之中发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2.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论?3.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4.哪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1.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2.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论?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成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那几句是从个人角度正面进一步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4.哪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只有经受住贫苦和挫折,经得起考验,才能成为担当起“大任”的人。历史早已成为了过去,但是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其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距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它沉淀下来的精华对我们的生活依然影响深远,你能说说它的现实意义吗?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和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乐”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许多鹿相继病死了。人们只得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看似善意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原则,结果适得其反。鹿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地生活,致使体质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就是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加美好、灿烂,使自己未来的日子更幸福?《孟子》中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只有怀有危机感,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造就人才事理论据:才能来自磨炼道理论据:才能来自奋斗关于治理国家居安—亡国—死于安乐背诵默写全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教学课件1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7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