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命题点1光现象的辨识链接安徽中考:在安徽中考中,对光现象辨识的考查一直是重点,此类型的题目多结合实际生活、生产的现象考查,难度一般较低。1.(2019·苏州一模)2019年出现三次日食、两次月食天象,其中我国范围内可看到1月6日的日偏食、7月17日的月偏食和12月26日的日偏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位于中间位置的是月球(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解析】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日食。直线传播月球2.(2019·贵港)一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形成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可知,当鸽子往高处飞,“倒影”大小不变。光的反射不变3.(2019·齐齐哈尔)王冕《墨梅》有佳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淡淡墨香飘散在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解析】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照到画上发生了漫反射;淡淡墨香飘散在空气中,是因为墨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漫扩散4.(2019·哈尔滨)下列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解析】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B错误;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C正确;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故选C。5.(2019·合肥一模)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时拍摄的石拱桥的照片,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由图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虚像C.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D.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解析】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故C正确;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近视眼应该利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故选C。6.(2019·安庆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B.阳光下树的影子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D.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A【解析】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故A正确;阳光下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全班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黑板表面做的很粗糙,光线射到上面能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命题点2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7.(2019·滁州一模)身高1.72m的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50cm长的衣冠镜前,则镜中小红的像高为1.72m,如果只把镜子的位置升高,小红像的位置将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身高1.72m的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50cm长的衣冠镜前,则镜中小红的像高为1.72m;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只把镜子的位置升高,小红像的位置将不变。1.72不变8.(2019·巴中)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6m。运动不变6【解析】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距离是5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0米,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也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2s后,小明向平面镜靠近了2米,小明的像向平面镜也靠近了2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米,所以以小明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9.(2019·自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答案:D【解析】①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正确;③无论是虚像还是实像,都可以用照相机拍摄,故错误;④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10.(2019·沈阳)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D【解析】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A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图可知,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故D正确。故选D。命题点3光现象作图链接安徽中考:在安徽中考中,多次考查光反射、折射的作图,整体要求较简单,如2019年第10题。11.(2019·广州)如图所示,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解:如图所示。【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过入射点O作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即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1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解:如图所示。13.(2019·广安)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该光线的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解:如图所示。【解析】由图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45°,所以反射角为90°-45°=45°;先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AO,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作出折射光线OC。14.(2019·包河区一模)如图所示,A′是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发光物体A经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发光射到人眼中的光路图(只要作出一条入射光线及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即可)。解:如图所示。【解析】A′是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发光物体A经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所以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A′点。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命题点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15.(2019·安徽模拟)某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该同学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解析】)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2)接下来该同学将光屏F恢复原状,若他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亮点B移动的方向是A。A.向左B.向右C.向上【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入射点向左移动,会看到亮点B向左移动。A(3)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入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不变。【解析】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入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不变。不变16.(2019·玉林)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图所示。(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解析】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法线增大(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解析】若杯中的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向左移动。左(3)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高(选填“高”或“低”)。【解析】从硬币发出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比实际的位置要高。高命题点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7.(2019·滁州三模)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E、F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光屏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C。A.向光屏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光屏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光屏射到O点C(2)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如图乙),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应将光屏NOF(选填“EON”或“NOF”)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现象。NOF(3)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原因可能是把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试验次数12345入射角60°45°30°15°0°反射角60°45°60°15°0°把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4)另一位同学用图甲做实验时,整个光屏ENFO没有垂直平面镜,向后倾斜了45°,如图丙,当光线仍然沿光屏AO方向入射时,在光屏NO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OB。不能命题点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8.(2019·安庆一模)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解析】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未点燃的外形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大小(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不能(3)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放置时,蜡烛A所成像将等于
本文标题: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必刷题 专题二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光现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6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