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国家的生存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
国家的生存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从中国历史看我国的国家战略冬华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长期的对内对外斗争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国家生存、发展的宝贵经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的战略路线了。回顾这些先辈的历史故事,对于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和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勾践的卧薪尝胆可能是我国古代关于弱势一方如何与敌对的强势一方周旋并最后战胜强大一方的例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当越国军队在江边与吴国军队夹河对峙时,越军虚张两翼,假装从上下游分渡,诱使吴军分兵,从而一举实现中间突破,大破吴军,然后直趋姑苏而亡吴。此时,如果身临其境,定会被这浩浩荡荡的进军气势所激动,对越军在军事上的计谋感到佩服。如果在今天,就会有很多网友津津乐道越军和吴军的装备如何,军队的指挥艺术如何等。但只要稍微追述越国能够复兴的原因,就可以明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石。即越国的国家战略层面与军事战略层面相比较,越国在国家战略层面作出了更为正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以国家承受10年的屈辱历史,赢得了国家复兴所必须的时间。如果当时有互联网,勾践在成功前肯定会被越国网民骂作越奸、卖国者。这样的卖国者可能还要添上汉高祖,唐太宗等。想一想当刘邦被围在白登山时行贿单于阙氏,并且首创和亲制度,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长安。而唐太宗就更不用说了,不但在开始阶段不积极进攻,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突厥可汗。我想在今天,不知有多少人在网上要拍他们的砖。然而汉高祖对匈奴采取的战略防守策略,可以说甚至是有一些消极的政策,却是汉朝从秦末长期的战乱中恢复国家力量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我们看到,汉对匈奴的这一基本国策,经历了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共四帝一后,才在汉武帝的时期转入对匈奴的进攻。从此,匈奴在两汉长期的打击下,由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逐渐走向民族衰亡,一部分被纳入了汉的有效管理,残部被迫向西迁徙。同样,唐初的突厥也体现了很强的作战能力,唐开国时在突厥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甚至考虑到把都城从长安迁移到其他较为安全地方的打算。李世民在唐立国战争过程中,经常狠打硬斗,历经很多恶战。然而对于突厥可汗,仍然以低矮的姿态交往,以赢得国家恢复和建设的时间。等到唐的内部稳定,边防齐备,李世民就开始了战略反击,突厥最后也走上了匈奴老路,部分西迁,到今天土耳其、土库曼等中亚居住去了。国家的战略,需要跨出眼前的利益,从一定的高度和时期来考虑问题。因此,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不带感情色彩来认识目前的世界及中国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中国在目前世界上的正确位置,这是制定国家战略的出发点。中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只占世界的2.4%,和美国、日本的差距很大,和英、法、德、意等接近,不要太过分强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对于目前国家实力的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至少目前还不能对老美说我们不用intel等之类的产品而由我们自己的产品代替,“龙芯”当然是个好的开头,但仅仅是个开头,仍然没有让中国摆脱这种对西方先进技术依赖的局面。而美国对我国则没有这种技术依赖,不要设想他们作不出衣服、鞋子等,只是价格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综合国力更多的包含了技术研发的实力,甚至制造过程本身也退居其后。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很多基本生产指标如煤炭、钢铁、电视机、电等居世界1、2位,而国民生产总值却在第7位的原因。这正如编制程序的计算机人员远较那些生产软件光盘的中国工人收入高的道理是一致的。因此,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点,就是生存战略,这对于还处于弱势的大国,具有根本的意义。“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作为中国的国家生存战略,确保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这个星球上的存在,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国家的对外利益,而对于国家的面子,可能要放在较后的位置了。面对美国在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这种优势是对中国的总体和全面性的优势,甚至是具有压倒性的。因此,如果说美国具有一定的操控全球能力的话,应该是个现实。对于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现在的俄国、法国、德国、印度等都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事实,虽然是十二分的不愿意。因为美国的影响目前正削弱着这些区域大国在本地区的活动空间。对美国的忍让是目前形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晦光韬略”是在很长时期内的正确路线,是换取空间和时间的谋略。有人认为,美国不会给中国以机会从容的发展以威胁自己的霸主地位,必然会采取措施干扰甚至直接进行军事行动,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的,美国是在警惕的观察着可能出现的对手,上述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争取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机会还是广泛存在的。首先,目前的中国还没有达到威胁美国的程度,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与美国的差距是数量级的问题,中国要演进到威胁美国的程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目前的中国还不是美国的眼前威胁,而只是美国将来的可能威胁。其次,应该看到核武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起到了不对称的安全作用,中国有限的核武器对美国的战略思维始终存在着巨大影响。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目前有很多现实的威胁需要处理,中国还没有严重到成为美国的一个问题,除了台湾问题以外。此外,中美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正把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深化。中国经济的好坏对亚太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亚太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的美国,必然要考虑到这种利益关系,在将来的危险和现实的利益之间进行细心的抉择。事实上是我们特别在意中美关系,因此特别敏感美国的反应,而美国实际上关心的范围较多,他不可能对俄罗斯的核武器放心,也不能让欧盟任意发展,此外,中东地区关系着美国的油价,伊朗、叙利亚等也是美国人关注的地方。美国在全球的存在必然要处理全球的事务,面临的是全球的麻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9.11”前后对华政策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转变,即美国必须对眼前的国家安全作出立即反应,而把要在今后几十年才可能发生的危险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中国要正确理解美国,在目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尽量不去挑衅美国的全球利益,而要在区域内作文章,在区域内的一些突破点上植入中国因素。中国目前作为区域性大国,还没有真正的在区域内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具有世界大国的影响地位,中国在全球的利益才刚刚起步。因此,目前对中国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好自己,不光是经济、技术和军事,同时在国家的架构上,甚至是国民方面,都要使自己具备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素质。同时,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是不够的,中国必须整合周边力量,主要就是位于东亚的区域力量,这样,才能在区域共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的安全构架,并最终将美国在本区域的存在逐步排挤出去,实现中国在区位上的主导和领导地位。因此,那些想直接与美国单挑的想法,实质上将轻易的葬送中国目前具有的良好发展前景。使中国恢复到其在历史上曾经具有的地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面对的主要对手远比当年的匈奴、突厥强大,需要有高度韧性的技巧,同时又有坚定决心,以及长达几十年的长期计划。所以每当我在网上看见一些要求国家持强硬态度的人在激昂的发言时,我就有某种担心,我担心这些人不怕死的情绪成为全民共识。因为我看见作为世界上重要民族的阿拉伯是怎样被怕死的美国及其盟友们击败和控制的,虽然他们实际上也很勇敢和有钱,我就感到此路实际上是难以走通。同时,当我看到我国的军事专家对伊拉克战争的论断时,我希望他们不代表那些对国家战略决策具有影响的人的真实看法。如果对一个视作自己的终极对手的国家,竟然还是这样的不了解,不知道对方怎样出牌,我想那个在两千年前写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武真应该觉得自己白写了那么多了。抓住区域发展的主动权是中国整合区域力量并由此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环节。应该说,目前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点只要看一看Intel产品频率的更新速度,就会明白),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力,已经极大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而产品的制造相对的已经居于较为次要的位置。而全球化的趋势,又使得诸如欧美发达国家的研发能力更加集中。目前,可以发现,超级研发大国,美国,通过其优越的地位,不断的吸引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优秀人才到美国工作,这些人工作的主要领域就是研发,使世界范围的研发人才和研发能力相对集中,同时,美国又通过资本、贸易的自由流通,将制造行业大量外移,这样,在世界范围形成了一种分工金字塔,而美国则居于这个塔的顶端。因此,凭借着美元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以美国技术标准为主的技术体系,以WTO为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在军事技术独步全球的美军支撑下,美国实现了对全球的某种程度上的控制而又不象前世界帝国大英帝国那样需要到处建立殖民地。因此,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就是构筑以美国为制高点的全球。然而应该看到,在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下,区域化的趋势也在加强。昔日卢梭们设想的“小国寡民”在美国庞大的实力面前正丧失着其原有的优点。历来四分五裂的欧洲,正演化着不同国家之间寻求经济、政治,甚至是军事上的一体化进程,以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影响及更大的利益。欧元的诞生,给欧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正损害着美元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体现的是美国的最大利益,是美国各方面优势在全世界辐射的结果;而区域化则是区域内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在自己的周边位置相对于美国具有某种优势的领域内进行的一种整合动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和全球化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它体现的是区域内的利益而不是美国的利益。区域化因为更多的考虑了区域内各个实体的利益,或至少重要实体的利益而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国所处的东亚目前是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具有较为良好的区域化条件。在人种上较为接近,由于大部分是沿海国家,因此人员和货物的交流较为容易,不易受到其中一国的影响,目前除日本外,国家经济技术都处在较为接近的水平上。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这个核心的作用不容忽视,正是中国最近20年的快速发展,使这种区域化的前景具有成为可能的坚强的基础。作为经济总量很大的国家,通过同周边国家的物质交流,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重要伙伴。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中国同这些国家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发展,肯定要快于美国的步伐,最终将这些国家不可抗拒的吸引到以中国为台风眼的巨大台风中是应该在今后几十年内可以预计的事情。因此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要以发展自身为核心,同时不断的加强周边国家的整合。在国际事务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的讲就是对于美国在全球的利益要予以理解,尽量不同美国发生正面的冲突;而对于周边的事务,则要具有相当的主导权,寻求与美国的合作。要尽量摆脱过去意识形态的影响,在重要的对外关系,如对日、对朝等方面,要有重大的突破,中日关系是整个东亚的核心关系,如果中日关系彻底恶化将极大的恶化中国在区域内的安全地位,而且将进一步推动日本的扩军努力,迫使日本向美国寻求军事和经济安全保证,从而严重分裂东亚并使美国、俄罗斯等具有更多操控亚洲事务的机会。对于历史上的问题,应该看到日本囿于其本身的诸多因素,不可能在近期内得到突破,因此,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历史问题上看中日关系,可能更有助于中国本身的利益。客观上讲,中国和日本的国家利益是不相同的,然而双方的利益有相交的地方。日本和美国是同盟关系,但是又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应该说,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大陆边沿的海岛国家,随着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利益与亚洲相关联,区域化的东亚,将会给日本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对日本也是一种挑战,日本将在东亚所提供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发挥其原有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同时也会面临来自区域内其他国家的挑战。如果日本被排斥在区域之外,日本将付出沉重的经济和安全代价,并将严重的依赖美国,但是这种帮助对美国而言有可能成为一种太大的负担,对日本而言则有不可靠的危险。应该认识到,构筑良好的中日关系,对目前中国的国家安全及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自程朱理学兴起以来,对名节相当看重,而不愿就其实。明朝末年,当崇祯皇帝意识到明朝不可能同时对外部满清和内部的农民军作战,需要同满清媾和,条件不外乎承认满清是同明朝平等的国家而已,即承认满清已经拥有的势力范围。一帮大臣们却以节气论,终止了明朝摆脱两线作战困境的企图,即没有达到消灭满清的目的,没有阻止农民军进京。同时,中国人
本文标题:国家的生存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