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十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命题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时间社会性质变化原因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的鸦片战争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题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史料一国家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史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史料三提起“十三五”规划,不禁想到“一五”计划。……仅仅三年,国民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在进一步建设的探索中,执行“一边倒”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史料四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常考角度】“一五”计划实施的目的、特点、成就和意义,三大改造的背景、概况、实质和意义。【考点链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知识运用】(1)史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这两方面的探索有何关系?【答案】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2)依据史料三,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答案】学习苏联的模式;重点发展工业。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3)史料四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答案】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三大改造。私营企业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9年秋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十五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6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