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综合提升主题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热点链接]国家之间权力此消彼长是国际关系研究长盛不衰的话题。在主导国和崛起国权力转移之际,国际秩序为何发生变迁以及变迁机制始终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权力转移的不同阶段,主导国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意志与崛起国重建国际秩序的国家意志的互动决定了国际秩序变迁的机制。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权力转移”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主题串讲]1.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①欧洲霸权的削弱。②重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一个全新的苏俄在以后的国际关系中将扮演重要角色。③国际关系的重心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转移。(2)英美霸权的和平转移。①转移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利用重建欧洲秩序的契机,先后通过“十四点”计划和借助“华盛顿会议”,与英国先后达成政治共治和军事共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北约及战后集体安全体系,完成了英美霸权的转移。②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英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之难以继续维护世界霸权;美国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迅速崛起。(3)雅尔塔体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雅尔塔体系吸收了近代以来各种国际体系建立的经验教训,标志着在“主权”和“平等”基础上的、较为成熟、能维持世界和平的现代国家关系基本形成。③雅尔塔体系最重要的支柱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④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均势基础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2.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91年,美苏两极对峙体现在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同时,联合的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3.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认识。(1)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大国或大国联盟力量对比变化。(3)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4)世界格局变动的直接动因是大国或大国联盟基于利益调整对外政策。[经典例题](2018·天津卷)(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1)指出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2)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心态”,根据材料的出处“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和“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得出答案: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第一小问的答案,得出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第(2)问,结合引言信息“战略误判……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以及习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点,关于大国关系的处理,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和经验。答案:(1)心态: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2)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1)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正在加深,可利用的外部机遇更多,发展空间更大。(2)世界多极化使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力量正在壮大。(4)中国按照“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和“搁置争议”的原则,同周围邻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5)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愿望普遍增强,通过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成为主要趋势。(6)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对华经济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各国和国际组织期望我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理推断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题型特点]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即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的选择题。[用语阐释]设问常用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推知”“这一论断”等,强调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的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呈增加趋势。[解决方法]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018·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解题步骤]第一步:明确引导语,明确具体题型。依据题干的引导语“据此可知……”,可知本题属于推理推断类选择题。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所述现象。依据信息可知,材料阐述的是1957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世界贸易总额的占比和1951-197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的占比,西欧的比重在上升,美国的比重减少。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推演判断,得出正解。材料描述的现象实际反映了西欧经济实力上升、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根据“主要国际力量的变化会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D项符合题意。A项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1945年,时间不符,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B项与史实不符,错误;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西欧与美国竞争加大,矛盾会加剧,C项错误。答案:D[特别提醒]推理推断类选择题中,“可见”通常是从材料表象看到的;“可知”常常对材料表象的概括;“可推知”往往是对材料进行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082 .html